江汉不宜秋,羁人北望愁。
帝乡从此去,楚水正东流。
竟日悲鶗鴂,长歌倚蒯缑。
天边两黄鹄,那肯为人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对诗歌语言进行分析,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如重点词“羁”的注释“被贬官外放”“愁”的注释“忧愁”“帝乡”、“楚水东流”的注释“指代故乡”“长歌倚蒯缑”的注释“倚着琴弦歌唱”,最后分析表达效果或情感主旨即可。
【答案】
译文:江汉之地不适宜秋季,我被贬官外放,在北方遥望家乡而感到忧愁。帝乡从今不再有,楚水向东流啊,终日悲叹鶗鴂(鸟名),长歌倚着琴弦。天边两只黄鹄,哪肯为人停留呢?注释:江汉:泛指长江汉水一带。不宜:不适宜。羁人:被贬官在外的人;北望:向北远望。帝乡:神话传说中的帝王所居的地方,这里泛指朝廷。楚水:即长江。东流:向东流去。竟日:整天,整日。鶗鴂(jié):一种鸟,相传其鸣声是哀婉的,古人常用来比喻悲秋之声。长歌:唱着长诗。蒯缑(kuǎn gōu):古乐器名,用皮革制成。两黄鹄(hú):两只天鹅。留:停歇。赏析:此诗首句写诗人身在江汉地区,却无心观赏秋天景色,因为心念的是遥远的京城长安。次句直点自己的感情:因思念朝廷而愁苦不已。第三句说,京城长安再也不能去了,因为那里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所——朝廷了。第四句说自己只能像鸟儿一样飞向南方,去往遥远的南方。全诗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因政治上受打击而被迫流放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