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树商丘去被围,似于庭桧特勤斯。
禹腰尧颡应遗魄,柏叶松身异曩时。
恭梓二三千学士,爱棠四十六孙枝。
摄衣下马低回久,更就清风一诵诗。
【注解】
曲阜宣圣庙夫子手植桧二首(其一): 伐树商丘去被围,似于庭桧特勤斯。 禹腰尧颡应遗魄,柏叶松身异曩时。 译文: 在商丘砍树修建孔子庙被敌人包围,像庭院里的桧树一样辛勤地培育。 就像禹和尧的脊骨一样有德行,柏树的叶子和松树的身体都不同寻常。 恭敬地种下两千棵柏树,爱护着四十六个子孙后代。 下马穿鞋低回久久不愿离开,再次来到风清气爽的地方诵读诗歌。
【赏析】
《宣圣庙桧树》是元代诗人张养浩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宣圣庙内桧树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桧树的喜爱之情。全篇语言平易自然,意境高远,情韵悠长,耐人回味。
首句“伐树商丘去被围”,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在宋室覆亡之际,孔子庙被元兵围攻。“伐树”指砍伐树木以修庙,“睢阳城破”即指此事。诗人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寄寓了深深的感慨。
次句“似于庭桧特勤斯”。这里用比喻手法,将桧树比作庭院中的桧树,强调其与庭桧相比的不同之处。庭院中的桧树因长期被人呵护而显得格外茂盛、高大,而这里的桧树却因为被元军的围困而显得更加珍贵。这种对比,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又表达了诗人对桧树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禹腰尧颡应遗魂,柏叶松身异曩时。”进一步描绘了桧树的特点及其与历史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桧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两句“恭梓二三千学士,爱棠四十六孙枝”,则具体描绘了桧树在不同时期的种植情况。这里既有数量上的统计,也有情感上的寄托。通过这一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桧树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表达了他对桧树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高远,既有对桧树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思考;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未来的期望。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