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灯光岁益新,羁游四十五年春。
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
绣毂雕鞍驱不顾,丹台绛阙到无因。
清霜著屋风吹面,素月满庭吾故人。
这首诗的译文是:
元夕灯光岁益新,羁游四十五年春。
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
绣毂雕鞍驱不顾,丹台绛阙到无因。
清霜着屋风吹面,素月满庭吾故人。
注释:
- 灯夕都下:指元宵节夜晚。灯夕,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
- 元夕灯光岁益新:意思是说元宵节的灯火越来越美。
- 羁游:指在外漂泊。
- 四十五年春:指作者在京城度过的四十五年光阴。
- 垂髫:指小儿,古代常用“垂髫”代指儿童。
- 东西事:指南北方向的事物。
- 回首宛如前后身: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好像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
- 绣毂雕鞍:指华丽的车子和骏马,这里用来比喻富贵荣华的生活。
- 丹台绛阙:指朝廷、皇宫。
- 清霜着屋:形容天气寒冷。
- 素月:指明亮的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元宵节之夜独自漫步,感慨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元夕灯宵岁益新”,点明了元宵节的时间和气氛。这里的“新”字,既指节日的热闹,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诗人以“岁益新”来形容这种新旧交替、更迭无常的意境。
次句“羁游四十五春”,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京城度过的岁月,感叹时光如梭。这里的“羁游”,意味着漂泊不定,无法安定。而“四十五春”,则是指诗人在京城度过的四个五年,即四十五个春秋。
第三句“垂髫已识东西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这里的“垂髻”是指年幼的孩子,而“东西事”则是指南北方向的事物。诗人用“垂髻”来指代年轻的自己,感叹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开始接触和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
第四句“回首宛如前后身”,则是诗人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反思。这里的“前”“后”指的是时间上的先后,而“身”则是指自身。诗人用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仿佛回到过去和未来的自己身上,感慨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变化。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描绘元宵节的夜景和自己的心境。他描述了自己骑着华丽的马车,驰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享受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然而,这些繁华的景象却让他感到空虚和失落,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了。
最后两句,诗人以“清霜著屋风吹面”,来形容自己的孤寂和凄凉。这里的“清霜”象征着寒冷和寂寞,而“风吹面”则表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素月满庭吾故人”,则是诗人对自己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素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而“吾故人”则是指老朋友。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整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友情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意象,将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