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苏李有三人,今复齐名事亦新。
秀出文华喧右蜀,指挥能政接东秦。
定交笑我将迎拙,垂老于君意气亲。
似向荆山逢珏玉,如从渥水就骈驎。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二年(1079)写给好友苏辙和张耒的一首酬答诗。诗中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重次新字韵寄子瞻公择 - 这首诗采用了“重次”这个词汇,意为重复、再次使用。这里的”重次”意味着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再次使用了“新字韵”,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押韵技巧。
古来苏李有三人,今复齐名事亦新 - 自古以来,苏秦和李斯是三个著名的人物,现在又有人与他们并列,这确实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这里的“古来”指的是古代,而“苏李”是指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和李斯。“三人”指的是这三个人。“今复齐名”表示现在又有了新的人物能够与之并列。“事亦新”则表示这些事情都显得新奇有趣。
秀出文华喧右蜀,指挥能政接东秦 - 这里描述了两位文人的杰出才能,他们的文采斐然,如同在蜀地一样显赫。同时,他们还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管理国家事务,使得东秦(指秦国)受益匪浅。
定交笑我将迎拙,垂老于君意气亲 - 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与这两位文人的友情交往,尽管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笨拙,但他们仍然愿意与我结交,这种友情让我深感亲切。
似向荆山逢珏玉,如从渥水就骈驎 - 这里借用了两个典故来形容两位文人的才华。“荆山逢珏玉”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有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美玉,而“渥水就骈驎”则是说有人在渥水中找到了麒麟。这两个典故都用来比喻这两位文人的才华出众。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二年(1079)写给好友苏辙和张耒的一首酬答诗。诗中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借代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两位文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才情。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诗,也是一首表现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