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饿首阳,太公封营丘。
同时海滨人,将老归西周。
世故莽难量,后王异前修。
徒让千乘邦,不如畜阴谋。
良知命分然,何怨复何尤。
尘埃采薇诗,益使夸者羞。
自兹奸雄人,日日希公侯。
诗句释义与赏析:
伯夷(公元前12世纪-约前950):古代的贤人,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饿死首阳山。
太公望(吕尚):即姜太公,辅助周文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封于营丘。
海滨人:指居住在海边的人。
后王:指后来的君主。
世故:世事变迁。
千乘邦:春秋战国时期,一国拥有战车千辆称为千乘之国。
阴谋:指权谋诡计。
良知:指人的本心、本性。
命分:天注定的命运。
尘埃采薇诗:意指隐居生活,如《采薇》等古诗中描写的隐逸生活。
夸者羞:自夸者感到惭愧。
奸雄:指有野心的豪杰。
日日希公侯:每天都渴望得到高官厚禄。
译文:
伯夷饿死在首阳山,太公被周武王封在营丘。
同是海边生长的人们,到了晚年都回到西周。
世事变化难以预测,后代的君主与前代不同。
白白让国家拥有千乘之富,却比不上积蓄阴谋。
本性和命运都是如此,何必抱怨又怨恨?
隐居生活的尘埃中,采薇的诗篇让人更加羞愧。
从这开始,奸雄之徒日益增多,每个人都想成为公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贤士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权力的看法。诗中通过对伯夷、太公等人的描述,表达了他们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权势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些贤者的敬佩之情。
“伯夷饿首阳”一句展现了伯夷宁愿饿死也不愿违背自己原则的行为。这种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太公望封营丘”则是指太公望被封为诸侯的经历。这里的“封”字既表示封赐也隐含了一种荣耀,显示了太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了认可。
“同时海滨人”表明这些贤者们都来自海边,可能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较为艰苦,使得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诗中的“将老归西周”表达了这些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依然愿意回归故土,回到他们的出生地或祖籍所在地,体现了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世故莽难量”和“后王异前修”,指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贤者和愚者共同推动的。
“徒让千乘邦”表达了诗人对于仅仅追求权势和财富的不满,强调了品德和智慧的重要性。而“不如畜阴谋”则是说与其依赖于表面的权谋和诡计,不如培养内在的智慧和德行。
最后两句“良知命分然,何怨复何尤”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他认为每个人的本性和命运都已经注定,因此不应该再有任何怨言和后悔。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豁达看法,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士的生活描述和他们对于权势的看法,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智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人生命运的一种超然和豁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