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孙被恶名,鲁侯失其位。
轩冕非不尊,家富马千驷。
不用子家羁,而弃柳下惠。
末仪谅何为,矧论仁与智。
窃位良足羞,乃复为君谥。
杂诗
臧孙被恶名,鲁侯失其位。
轩冕非不尊,家富马千驷。
不用子家羁,而弃柳下惠。
末仪谅何为,矧论仁与智。
窃位良足羞,乃复为君谥。
注释:
杂诗:一种无固定格式和题目的诗,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臧孙: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因直言进谏而被国君误解,最终遭到流放。
恶名:指臧孙被指责的不良名声或坏名声。
鲁侯:指鲁国的国君,因为政治上的问题而失去自己的地位。
轩冕:古代高级官员所戴的礼帽和朝服,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家富马千驷:形容臧孙家中财富丰厚,拥有大量马匹。
子家羁:指孔子(字仲尼)的弟子子夏。
柳下惠:指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柳下惠,以廉洁著称。
末仪:指臧孙的品德,强调其正直和忠诚的品质。
论仁与智:谈论臧孙的仁义和智慧。
窃位:指臧孙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失去了自己的位置。
良:非常,很。
耻:羞愧,惭愧。
乃:竟然,居然。
复:再次,重新。
谥:古代对已故之人给予的称号或评价。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臧孙被误解、流放以及失去自己位置的经历,展现了他正直、忠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臧孙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通过对臧孙经历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