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浩无涯,泱漭际朝日。
安知鲛鱼渊,而有邑居室。
便风送来帆,夙昔多人物。
始信天地间,见闻岂云悉。
惆怅蓬莱说,胡为浪自黜。
夷倭与侏离,九译迷仿佛。
书问顾已同,纸墨存落笔。
俯仰六十年,举指不任屈。
好事见君家,闻诗初未失。
杜邺富小学,平通知祖述。
鄙老独何能,执书几涕出。

【注释】

(1)沧波:海水。浩无涯,形容海水无边无际,浩淼无际。(2)泱漭(yāngmǎng):辽阔广大。际:临,接近。(3)安知:哪里知道?

(4)便风:顺风。帆:帆篷。夙昔:昔日,过去。(5)始:方才,刚才(6)惆怅(chànɡtánɡ ):忧伤,愁苦。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在渤海中。《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上有神人……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7)胡为:为什么?自黜(chuì ):自我否定、贬低自己。

(8)夷倭与侏离:夷、倭、侏离都是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九译:指《尚书》、《春秋》等书,泛指典籍。

(9)书问:书信。顾已同:《左传·僖公五年》:“晋侯使大子申生辞于齐曰……”。

(10)纸墨:书信的书写材料。存落笔:保存下来的文字。

(11)杜邺:字元伟,东汉文学家。富小学,指学问广博。平明:天亮的时候。祖述,继承前人的学说。

(12)鄙老:年老的作者。独何能,怎么能够?执书几涕出:握着书,眼泪流出来,形容感动得哭了。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诗人与日本僧人交往的情景及其感受。

开头两句,用“沧波”和“泱漭际朝日”写出大海浩瀚无边,广阔无比,接着用“安知鲛鱼渊,而有邑居室”说明海中蛟龙居住的渊深广大,而人们却看不到它们的居所;用“便风送来帆,夙昔多人物”来表现海上航行时遇到的风顺、景色美丽,过往的船只上人多,但都与诗人无关。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海洋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接下来四句,以“始信天地间,见闻岂云悉”点明了主题,意思是终于明白了天地之间的事理,见识多了,才感到所知甚少。这既是对前面所写的自然景象和海上往来的感受的概括总结,又是对诗人自身经历和遭遇的反思。

五、六句进一步抒发感慨,认为那些自称是蓬莱仙人的人,不过是虚妄自大而已。最后两句,则指出那些与倭人交往的日本僧徒,尽管他们学识渊博,但终究不能超越世人的浅薄。全诗通过诗人与日本僧人交往的经历和感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认识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这首诗是作者与日本僧人交往时所作,诗中既有对日本僧人的赞美之情,也有对日本僧人的批评之意。全诗结构紧凑,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