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尝四公子,养徒各三千。
金玉弃如沙,快意当目前。
好士要尽心,安知悉英贤。
虽非霸王资,豪气故翩翩。
生为战国雄,死亦名千年。
晋重未反国,曹郑方接连。
靳惜粪土间,不能捐一钱。
宗社几不食,恶名高属天。
山枢刺昭公,死矣悲宛然。
如何万乘邦,徒为人所怜。
【注释】
原:指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
养徒:指收门客。古代诸侯、卿等有地位的人,为了笼络人心,招揽人才,常常养很多的门客,这些门客在他们的庇护下过着优裕的生活。
金玉:指权贵们所重视的财宝和美女。
快意:这里指得到满足。
好士:指爱惜人才。好,喜爱;士,指读书的人。
安知:哪里知道,即“怎知”。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
枭(xiāo)气:形容人气概非凡而傲岸。
晋重:指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蠡,字重耳,后来改名鸱夷子皮,号鸱夷子,以经商致富,助勾践灭吴复国后隐姓埋名,自号陶朱公。范蠡曾对好友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曹郑:指秦末汉初的曹参和郑当时。
靳惜粪土间:指吝惜微薄的俸禄。
宗社:指国家。
宛然:犹“俨然”,十分的样子。
山枢刺庄公:春秋时齐国公子无知因与齐庄公不和,用山木做车轴刺杀了庄公。
如何万乘邦:指如何能成为统治国家的君主。
徒为人所怜:白白地受到别人的怜悯。
【赏析】
这首五言诗,前四句描写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豪华生活,他养门客三千,家财万贯,但并不因此得意洋洋。第五、六两句是写平原君对待贤才的态度:他爱才如命,但并不因此就任用贤人,而是只看重个人的权势。这两句诗,既反映了平原君个人的性格,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腐朽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从第七句到第十四句都是诗人对平原君一生的总结。他认为平原君虽然有一定的功业,但他没有珍惜自己的富贵荣华,也没有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反而落了个恶名远扬的下场。诗人认为平原君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是因为他不懂得爱惜人才和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同时,诗人也希望那些有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出力,而不是沉溺于个人的享乐之中。
第十五句到第十八句是诗人对平原君一生的感慨。他认为即使像平原君这样的人物,也只能被人所怜悯而无法成就一番事业。这说明了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财富和权力,更重要的是他是否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后三句则是诗人对平原君人生结局的总结。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也是对他一生行为的惩罚。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平原君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现状。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