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晦城阙,晓雨生微凉。
绿缛草木润,清虚尘土香。
宇宙暂扫除,胸襟豁轩昂。
忽如沉疴去,飘若凌风翔。
适物能须几,执热每相望。
永愧江上翁,终岁浮沧浪。

【注释】

六月七日:农历六月初七。古人有以阴历计算日子的习惯,称“初一”、“初二”之类为朔日,“初三”、“初四”之类为望日,“十六”“二十”“三十”“四十”等日为小月的中旬,而“初七”则指大暑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此诗作于大暑后的一个礼拜日,故称“六月七日”。

及晓微雨:天刚破晓就下起了小雨,天气渐渐凉爽了。

宿云晦城阙(xù):早晨的乌云遮蔽了都城的宫阙。

绿缛草木润(rù):绿叶茂盛的草木显得滋润。

清虚尘土香:清新洁净的空气使尘土发出芳香。

宇宙暂扫除:大自然暂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豁轩昂:心胸开阔舒畅。

忽如沉疴去:突然像久患疾病的人康复一样,身体恢复了健康。

飘若凌风翔:轻飘飘地好像要乘着风飞起来。

适物能须几(hū):顺应自然需要多长时间。

执热每相望:受到炎热的煎熬,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清凉的天气。

永愧江上翁:永远惭愧自己如同江上的老翁一样,整年在沧浪之水里漂流不定。沧浪之水,泛指江湖或大海。

【译文】

六月七日那天,天气非常酷热,直到天亮才下了一丁点儿小雨。

早晨的乌云遮蔽了都城的宫阙,天刚破晓就下起了小雨,天气渐渐凉爽了。

绿叶茂盛的草木显得滋润,清新洁净的空气使尘土发出芳香。

大自然暂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心胸开阔舒畅,突然像久患疾病的人康复一样,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轻飘飘地好像要乘着风飞起来,顺应自然的节律不需要多长时间。

受到炎热的煎熬,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清凉的天气。

永远惭愧自己如同江上的老翁一样,整年在沧浪之水里漂流不定。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六月七日大暑过后的第二天写的一首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夏日晨雨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炎热的厌恶之情。

首联:“六月七日大热及晓微雨。” 六月七日,大暑过后的第二天,天气渐趋炎热。然而,天公作美,一大早就下起了微雨,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凉意。

颔联:“宿云晦城阙,晓雨生微凉。” 清晨的乌云遮住了都城的宫阙,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随着微雨的降临,空气变得湿润,草木也变得更加翠绿。清新洁净的空气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颈联:“绿缛草木润,清虚尘土香。” 绿叶茂盛的草木显得滋润,清新洁净的空气使尘土发出芬芳的气息。这里的“绿缛”和“清虚”都是形容大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尾联:“宇宙暂扫除,胸襟豁轩昂。” 大自然暂时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心胸也变得开阔舒畅起来,仿佛要乘着风飞起来一般。这里的“宇宙”指的是天地万物,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忽如沉疴去,飘若凌风翔。” 突然间,久患疾病的人康复一般,身体恢复了健康。这里比喻诗人在大自然的滋养下,心情变得愉悦,仿佛要乘着清风飞翔一般。

尾联:“适物能须几,执热每相望。” 顺应自然需要多长时间呢?受炎热煎熬,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清凉的天气。这里的“适物”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执热”则是指受到炎热的煎熬。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炎热的无奈。

尾联:“永愧江上翁,终岁浮沧浪。” 永远惭愧自己如同江上的老翁一样,整年在沧浪之水里漂流不定。这里的“江上翁”指的是生活在江河边的老人,象征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