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大树枫与樗,百年不到生理枯。
老枝错落麋奋角,病根蟉结龙垂胡。
风霜不知春不改,古苔悬蔓相萦带。
岂知高堂素壁上,画图能令观者爱。
野夫晨兴坐树边,偶说此槎来上天。
暂乘西风犯牛斗,却看东海成桑田。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古槎之变,抒发对世事沧桑变幻的感慨,并由此生发出对“高堂素壁”中画图的赞美之情。全诗以物象为线索,由实入虚,虚实相间,意境阔大。此诗首句用典,“南山大树枫与樗”,典出《庄子·逍遥游》:“宋元君将祭天,使阳子之枯木仆地而朽,削杀其形,斵去其根,毫毛不拔,而置之宫闲之中。”后两句写树的枯槁,是写树的枯死。后四句写古槎之变,是写物之变化,最后一句“野夫晨兴坐树边,偶说此槎来上天”,意在说古槎之变。诗人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对人事沧桑变幻、盛衰兴废的感慨。

【答案】

①南山:指终南山。②枫、樗:指两种树木,这里借指贤臣与庸臣。③病根:喻人或事物已经衰败,难以挽救了。④西风:秋风,借指秋风。⑤东斗:即北斗,借指北斗七星。⑥桑田:指大海涨潮时形成的陆地。⑦“野夫”二句:野夫,泛指平民百姓,此处指诗人自己。野夫:指平民百姓;晨兴:早晨起床。⑧“偶说”三句:偶然说起这个古槎(传说有神龙乘此槎上天)。⑨“暂乘”二句:暂时乘坐西风冲向牛宿和斗宿之间,又回头看看东海变成了陆地(指大海变成小泽)。⑩“岂知”二句:哪里知道那高堂上的素壁上的画,竟能使观赏的人喜爱不已。⑪“野夫”二句:野夫,泛指平民百姓;晨兴:早晨起床;树边:靠近树木的地方。⑫“野夫”二句:野夫,泛指平民百姓;晨兴:早晨起床;树边:靠近树木的地方。

赏析:

此篇以物喻事,以物寓情,借古槎之变,抒发对人事沧桑变幻的感慨,并由此生发出对“高堂素壁”中画图的赞美之情。全诗以物象为线索,由实入虚,虚实相间,意境阔大。《南史·江淹传》载:“宋元嘉末年,有神雀降于建康赤岸桐树上,集王谢二门。……自是之后,至梁武帝时,每春降二鸟,一黑一白……”诗中借用这一典故,暗寓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重。

全诗以树起兴,借树之枯槁,写树已枯死。后四句写物之变化,最后一句“野夫晨兴坐树边”,意在说古槎之变。诗人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对人事沧桑变幻、盛衰兴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