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满河洲。星河带月流。料素娥、独倚琼楼。竟是何年何药误,魂梦冷、不禁秋。

少日梦龙头。知君犹梦不。算虚名、不了闲愁。便有鹄袍三万辈,应不是、旧京游。

{ 诗句原文

《糖多令·明月满河洲》是宋代诗人刘辰翁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明月满河洲。星河带月流。料素娥、独倚琼楼。

竟是何年何药误,魂梦冷、不禁秋。少日梦龙头。知君犹梦不。算虚名、不了闲愁。

便有鹄袍三万辈,应不是、旧京游。”

注释译文

  • 注释
  1. 明月满河洲。
  2. 星河带月流。
  3. 料素娥、独倚琼楼。
  4. 竟是何年何药误,魂梦冷、不禁秋。
  5. 少日梦龙头。
  6. 知君犹梦不。
  7. 算虚名、不了闲愁。
  8. 便有鹄袍三万辈,应不是、旧京游。
  • 译文
  1. 明月洒满了河中的小洲,星光与银河交织在月光中流淌。
  2. 我料想那位美丽的嫦娥独自倚靠在华丽的楼阁上。
  3. 究竟是哪一年哪一种药物让她误入其中,以至于她的魂魄在秋天的夜晚感到寒冷而无法入睡。
  4. 年轻时曾梦想过高官厚禄,但如今仍然记得你梦中的身影。
  5. 我知道你仍然在梦中,但我却无法进入你的梦境与你相见。
  6. 我计算着我虚名所带来的烦恼与忧愁,它们让我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
  7. 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官员聚集于此,但他们都不是我过去所熟悉的京城中的那些人。

赏析

  • 赏析要点
  1.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明月”、“星河”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景,为后续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
  2.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嫦娥的孤独和冷清的描写,以及对其梦境的探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某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3. 象征意义的运用:月亮、星辰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某种永恒不变的情感和记忆,嫦娥的形象则成为了这种情感的象征。
  4. 情感的复杂性:诗歌中的情感并非单一的悲伤或失落,而是包含了思念、无奈、寂寞等多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5.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嫦娥的形象,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具有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及备注

  • 关键词分析
  1. 明月:常用来比喻清丽脱俗的美,这里可能暗指思念之人的美丽和纯洁。
  2. 星河:银河,通常象征着浩瀚的宇宙和无限的空间。在这里,它强调了嫦娥孤独无依的处境。
  3. 素娥:即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亮仙子,这里特指嫦娥本人。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常被用来象征权力和高贵,而诗人提到“少日梦龙头”,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时刻,那时他也曾拥有类似的权力和地位。
  5. 旧京游:指过去的京城生活或曾经的繁华岁月,诗人通过提及“旧京游”来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这些关键词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

结尾附注

  • 创作背景:《糖多令·丙申中秋》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势衰微,许多文人墨客都流露出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刘辰翁作为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此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