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梦满江飞。
茫茫何处归。
和烟雨、千里霏微。
芳草不知人有怨,愁望处,只萋萋。
不用接天低。
王孙路已迷。
恨罗裙、色映东西。
泪共风花相远近,乌柏下,觅香闺。
【解析】
此词是一首思归怀人的词。“魂梦满江飞”,写梦中的游踪,魂牵梦萦,无处可归。“茫茫何处归”,写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和烟雨、千里霏微”,写江南的烟雨景色,烘托出词人凄迷惆怅的心情。“芳草不知人有怨,愁望处,只萋萋”,芳草无人怜惜,只有自己愁苦地遥望,这一句既写景又抒情,将词人内心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不用接天涯”,化用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意,表现词人虽欲归去而不能归的无奈和惆怅。“王孙路已迷”,化用李益《寄李端公》“自怜青袍困尘埃”句意,表现词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归乡无门之苦。结句化用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诗意,写自己只能在乌柏树下寻找那香闺,表达词人对妻子的怀念。
【答案】
“魂梦满江飞”:梦游江南。
“茫茫何处归”:不知身在何处才能回家。
“和烟雨、千里霏微”:烟雨蒙蒙,千里飘渺,如诗如画。
“芳草不知人有怨”:芳草无人怜惜。
“萋萋”:指芳草。
“不用接天涯”:不用远行,因为家就在眼前。
“王孙路已迷”:王孙(指作者)的路已经迷失了方向。
“恨罗裙、色映东西”:恨自己的罗裙颜色鲜艳,映照出我的影子。
“泪共风花相远近”:泪水随风花一起在天地间弥漫。
“乌桕下,觅香闺”:在乌柏树底下寻觅着爱人的居室。
赏析:“魂梦满江飞”:梦游江南。“茫茫何处归”。不知身在何处才能回家?一个“漫”字,写出了词人迷茫、怅惘的心绪,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情调。
“和烟雨、千里霏微”,烟雨蒙蒙,千里飘渺,如诗如画,渲染了一种朦胧而幽雅的环境气氛,为全词定下了凄清、哀婉的感情基调。
“芳草不知人有怨”:芳草无人怜惜。这里,词人以芳草喻人,以芳草无人怜惜来象征自己无人怜惜的悲哀。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萋萋”:指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萋萋”二字既写春草繁茂的生长态势,又暗示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寂寞之情。
“不用接天涯”:不用远行,因为家就在眼前。“天涯”指天边,也泛指遥远的地方。此处与上片的“茫茫”相应和,都表现出了词人在异乡漂泊的孤寂感伤。
“王孙路已迷”:王孙,即王孙公子,指远方的游子。“已迷”,表示迷路的意思。“恨罗裙、色映东西”,恨自己的罗裙颜色鲜艳,映照出自己的影子,暗含了深深的眷恋和相思之情。
“泪共风花相远近”,泪随风吹花四处飘散,随风花一起在天地间弥漫。这两句词把词人内心的忧愁、悲伤、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读之心酸不已。
觅香闺”:在乌柏树底下寻觅着爱人的居室。乌柏树是诗人所熟悉的,它生长于南方,枝叶葱茏。诗人常用乌柏来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这里借用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妻子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