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黄书举茂才,使君后挽复前推。
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
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
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

这首诗的格式是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一纸黄书举茂才,使君后挽复前推。”
注释:这里“黄书”指的是皇帝的圣旨,“茂才”是指被推荐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张秘丞接到皇帝的圣旨,要他再次推荐人才。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的特点,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选官制度,许多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这里的“举茂才”就是指推荐人才的意思。

第二句:“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
注释:太史是古代负责观察天文星象的官职,奎宿是二十八宿之一,而蛰雷则是冬眠动物的苏醒。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好像听到太史占卜星象的声音,先命令天官唤醒蛰伏的龙。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星象的重视和崇拜。古代中国人认为天上的星辰和动物的活动都与人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这里的“占奎宿”就是指观测星象的意思,而“起蛰雷”则是指唤醒蛰伏的动物。

第三句:“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
注释: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被认为是最优秀者才能考中的科目。汉朝的郊祀之礼,需要挑选贤能的人来主持。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唐代科举中,只有优秀的考生才能考中进士科;而在汉朝,郊祀之礼需要挑选贤能的人来主持。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在唐代,进士科是最受欢迎和重视的科目,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考中进士科。而在汉朝,郊祀之礼需要挑选贤能的人来主持,这也体现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四句:“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
注释:白头乡老指年老的乡村长者,殷勤处表示他们热情好客。西望旗铃送喜来表示他们收到了好消息。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乡村的长者们热情好客的地方,收到了好消息。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际关系。在乡村的长者们热情好客,他们会邀请客人到自己家中做客,享受他们的款待。而收到好消息时,他们也会感到喜悦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天象观测、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等方面进行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际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科举制度和文化传承的珍视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