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
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
【注释】
包羞羊:即羔羊。皋比:指古代诸侯卿大夫所执的玉色圭璋,这里借指官服。饰貌狙(jū):以文采修饰自己。衮服披:指天子的礼服。绿衣裳:泛指衣服。曲:弯曲的样子。佗:他。黄屋髻犹椎(chuí):指皇后的发髻像椎一样高。开元际: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盛况。建安:三国时魏曹操曾建都许昌,后称其为“建安”,故以“建安”代指东汉末年,也用来指代建安时期。衰:衰落。举世:天下人都。姚贾:战国时魏国人,以善辩出名,曾为秦穆公出使齐国,说服齐王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又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学:效法。安之:使之安定。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作者晚年的感慨和自勉。
前四句是诗人对当时世风的批评。开头两句,“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说的是人们纷纷效仿尧舜禹等圣明君主的言行,用华丽的服饰来掩饰自己的丑恶行为,而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却以圣人为榜样来装饰自己。这两句中“包羞”、“饰貌”和“借、将”等词语,都是反语,表面看似褒义,其实蕴含着讽刺意味。
中间四句,“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写的是诗人看到一些权贵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高高的发髻,但品行却与他们的外表极不相称,甚至还不如普通百姓。这里,“妾”指权贵子弟,“绿衣裳”、“曲”指华丽的衣服,“佗”、“椎”指高高的发髻;“以”是介词,表目的;“衰:衰败;“安”是介词,表目的。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写的是诗人对于当时的世态炎凉深感失望,认为天下的人都在争相学姚贾,却不知道姚贾其实是在害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天下应该崇尚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光鲜。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