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懒访半山云顶庵,且撑一叶泛溪南。
花间渐觉同游少,桑下何曾作宿三。
古有刘伶呼不醒,今无卫玠共谁谈。
五千言是家人语,长笑诸家误注聃。
译文:
我懒得去访问半山的云顶庵,就撑着一只小船在溪水中游荡。
在花丛中渐渐觉得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桑树下又怎么敢在那里过夜呢。
古代的刘伶喝酒到人事不省,现在没有人能够和他一起谈论这个问题了。
《老子》五千言是关于普通人的话语,我们总是嘲笑那些误解老子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用厚后弟强甫韵”为题,通过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懒访半山云顶庵”,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他不愿意去半山的云顶庵,而是选择在溪水边悠然自得地划船游玩。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闲适之态,又为下文的诗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花间渐觉同游少”,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在花丛中,诗人渐渐发现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这里的“花间”和“同游少”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富有层次感。
第三句“桑下何曾作宿三”,则转向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诗人曾经在桑树下做过短暂的停留,但那时并没有人陪伴他共度良宵。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又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
第四句“古有刘伶呼不醒”,诗人借用古人刘伶醉酒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无奈。刘伶被酒淹没至人事不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无法摆脱世俗困扰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今无卫玠共谁谈”,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感叹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了可以与之畅谈人生的朋友,只能在孤独中度过每一天。这里的“卫玠”指的是晋代的才子卫玠,他曾被人们誉为才华横溢,但最终无人能与之真正交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都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