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士子堵墙观矍圃,公卿搢笏诵阿房。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送进士李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不消负笈趁槐黄,解褐惟于孔庙堂。
- 不消负笈趁槐黄:意思是不必带着书箱去赶在槐花未开的时候去考试。
- 解褐:古代官员初上任时,用“解褐”表示。
- 于孔庙堂:指的是在孔子庙的学堂中学习。
- 士子堵墙观矍圃,公卿搢笏诵阿房。
- 士子:指读书人。
- 堵墙:形容周围墙壁高耸,难以逾越。
- 矍圃:可能是“矍圃园”,一种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 公卿:指高级官员。
- 簪笏:是古代官员的一种仪态,即插笏(一种手板)于帽边,用以表明身份和地位。
- 阿房:指秦始皇所建造的阿房宫,这里是用来形容宏伟的建筑或壮观的场景。
- 里中巨擘推吾子,阙下诸生有此郎。
- 里中巨擘:意味着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和威望。
- 阙下诸生:指的是京城里的学子们。
- 有此郎:表示有这样一位年轻人,这里的“郎”可能是指年轻的进士或者学者。
- 鹤发慈亲倚门待,锦标夺得早还乡。
- 鹤发慈亲:形容父母已经白发苍苍。
- 倚门待:父母在家门前等待子女归来,这里表达了父母对子女即将离开时的担忧和不舍。
- 锦标:古代比赛用的彩色旗帜,这里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奖励。
- 夺得:在这里指的是获得科举考试的成功。
- 早还乡:意味着早早地回到家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轻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成功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教育和成就的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古代科举考试场景的描述,也有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怀旧和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