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边官军守战场,次边丁壮俱运粮。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
霜寒晷短路又滑,檐夫肩穿牛蹄脱。呜呼汉军何日屯渭滨,营中子弟皆耕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理解古诗文关键字词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作答。
“极边”“次边”指代的是边疆地区,即西北边区,“运粮行”指的是运送军用粮草的运输队伍。“县符旁午催调发”是说县令衙门在不停地催促征调征夫,“大车小车声轧轧”形容征夫们驾着大车载满粮食,小车载着其他物资,一路行进中发出的嘈杂声音。“霜寒晷短”是指天气寒冷,时间紧迫,“檐夫肩穿牛蹄脱”,形容征夫们肩扛背挑,劳累不堪,“呜呼汉军何日屯渭滨”,表达了作者对征夫们的关切之情。“营中子弟皆耕人”是指军中的子弟都成为农民了。“屯渭滨”指屯驻在渭水之滨的关中平原,“营中子弟”就是从前线归来的征夫们。
【答案】
译文:
在边境守卫着军队的官军正在修筑城池,而驻守在边疆附近的士兵和壮丁们正忙着运送粮食。县令衙门在不停地催促征调征夫,大车上载满粮食,小车装满了物资,一路上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天气寒冷,时间紧迫,征夫们肩扛背挑,劳累不堪。唉!什么时候才能把士兵们从战场送回关中平原?军营中的子弟们都变成了农夫了。
赏析:
此诗是杜甫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所写的《塞下曲》组诗六首之一。诗的前半部分写边地的艰苦生活,后半部分写边民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