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已云远,芳名闻至今。
烟波濑江上,松柏古祠深。
暮色留残照,悲风动远林。
谪仙文不死,读罢为沾襟。
诗句解释与赏析
“贞女已云远” - 这句话表明,这位贞女的事迹已经被遗忘或者不再被人们提及。”云远”意味着她的名声已经飘散或消逝,不再被人所知。
“芳名闻至今” - 尽管贞女的故事可能不再为人所记得,但是她的好名声却依然流传至今,这反映了人们对她品德的赞扬和敬仰。
“烟波濑江上” - 描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濑江(一种小河)上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松柏古祠深” - 提到了一座古老的祠堂,周围种植着松树和柏树,这些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不朽。
“暮色留残照” - 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悲风动远林” - 风吹过远处的树林,发出悲伤的声音,增添了诗中的凄凉之感。
“谪仙文不死” - 这里可能是对某个古代诗人的赞美,称其作品如仙人一般不衰,永远不会消失。”谪仙”通常指的是被贬谪到人间但仍保持高洁品质的仙人,这里可能暗指某种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
“读罢为沾襟” - 读完诗后,读者不禁感动至深,以至于泪水沾湿了衣襟。这句表达了诗歌情感的强烈冲击力。
译文
贞女已逝,名声传于世外,
烟波濑江之上,松柏参天古祠深。
黄昏时分,残阳映水,风动远林声凄切,
谪仙之文虽死犹生,读后使人涕泗交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贞女及其美德的怀念与敬仰。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烟波濑江”暗示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而“松柏古祠”则象征了贞女永恒的精神追求。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芳名闻至今”与“贞女已云远”,以及“暮色留残照”与“悲风动远林”之间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最后,诗人通过对古诗文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