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孝义复为文,惟有君家事渐新。
旌表已迎金殿敕,子孙常宴杏园春。
亲情广阔追随大,鼓笛喧胜嫁娶频。
更置书堂书万卷,不辞延待四方人。
注释
- 能为孝义复为文:能够做到孝顺和道义,又能够写文章。
- 惟有君家事渐新:只有你家的事情越来越新颖。
- 旌表已迎金殿敕:已经迎接到皇帝颁布的表彰命令。
- 子孙常宴杏园春:子孙们经常在杏花园中享受春天的美景。
- 亲情广阔追随大: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愿意追随长辈。
- 鼓笛喧胜嫁娶频:鼓乐声和笛声比婚礼和娶亲的声音还要热闹。
- 更置书堂书万卷:另外还建立了许多藏书的书堂,收藏了上万卷书。
- 不辞延待四方人:不吝啬时间,欢迎四面八方的人。
译文
你能够做到孝顺和道义,又能够写文章,
只有你们家的事务越来越新颖。
已经在皇家的庭院里迎接了皇帝的表彰诏书,
子孙们常常在杏花园中享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愿意追随长辈,
鼓乐声和笛声比婚礼和娶亲的声音还要热闹。
另外还建立了许多藏书的书堂,收藏了上万卷书籍,
不吝啬时间,欢迎四面八方的人来到此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家族荣誉的场所——华林书院。通过诗人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书院内的文化气息、家族荣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场景。诗中的“孝义”与“文”,不仅代表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书院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一方面强调了书院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则展示了书院内部的生活和氛围,如杏园春色的描绘,既美化了环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展现了书院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特色,使人感受到了书院的历史底蕴和家族的荣耀。同时,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也体现在对书院藏书的赞美上,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