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下真无径,门前可设罗。
诗如翰林逸,书似邺侯多。
奇字今谁问,遗编尚不磨。
从来好哀挽,薤露忍兴歌。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 李下真无径:意指在李姓人的庭院中,没有可以通行的小道。比喻李家的地位崇高,无人敢在其地行走。
  • 注释:李抚州(可能是指某位李姓的官员),庭院(象征其地位或影响力)。

第二句:

  • 门前可设罗:形容家门口设置捕鸟网,用来捕捉飞鸟,这里比喻招贤纳士、广揽人才的盛况。
  • 注释:门前,比喻李家的门庭;罗,捕鸟网。

第三句:

  • 诗如翰林逸:比喻诗歌创作如同翰林院的才子们那样飘逸超脱。
  • 注释:翰林(古代皇家学院学士),此处指文人墨客。

第四句:

  • 书似邺侯多:比喻书法作品如同邺侯那样的丰富多彩。
  • 注释:邺侯,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第五句:

  • 奇字今谁问:询问当今还有谁能写这样的奇字?
  • 注释:奇字,独特而优美的字体;今谁问,现在还有谁能写出这样的字?

第六句:

  • 遗编尚不磨:指那些被遗忘的书籍仍然完好无损。
  • 注释:遗编,指已失传或被遗忘的书籍;磨,磨损。

第七句:

  • 从来好哀挽,薤露忍兴歌:历来人们都喜欢哀悼死者,即使是悲伤的音乐也不能使人快乐。
  • 注释:薤露,一种古琴曲,常用于表达哀悼之情;兴歌,即欢乐的歌曲。

译文与对应诗句:

李抚州,你真是无径可走,门前可设罗。你的诗如翰林般飘逸,书似邺侯般丰富。如今还有谁能写如此奇字?那些遗留下的书籍仍保存完好。自古以来,我们都喜爱哀悼死者,即便是薤露这样的悲伤音乐也不敢轻易奏起,以抒发我们内心的哀思。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李抚州的庭院、门前设置的捕鸟网以及他诗书的卓越品质,表达了对李抚州才华的赞美和对其地位的认可。同时,诗人也借“奇字”、“遗编”等意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遗产的尊重。整首诗既展现了李抚州个人的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