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闬依杨氏,年家托郑门。
升堂从壮岁,择婿得贤孙。
妇德仪中壸,阴功燕后昆。
尤怜吾女子,流涕说慈尊。
【注释】:
- 宜人杨氏挽词:这是为死者杨氏作的悼念之诗。杨氏,即杨宜人之母。宜人,是对亡者妻子的尊称。
- 里闬:古代对乡里的美称。
- 据《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故郑氏以国名为姓,这里说依杨氏,指依附于杨氏。
4、据《论语·颜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郑门,指依附于郑氏的门第。
- 升堂从壮岁:意思是在年轻的时候便登上了家门。
- 择婿得贤孙:意思是选择女婿时选到了贤德的人,从而有了贤德的子孙。这里的“贤孙”指的是杨氏的儿子杨宜人,也就是作者的妻子。
- 妇德仪中壸:意思是妇女的品德像樽(古代盛酒器)的中央一样端正。壸,是古代妇女用来盛酒或食物的东西。
- 阴功燕后昆:意思是女子所做的善事,使后代子孙都受到恩惠。这里的“阴功”指女子所做不为人知的好事。
- 尤怜吾女子:意思是尤其怜爱我们的女儿。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杨宜人的哀挽诗。全诗通过回忆与杨宜人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感情。
诗的开头两句“里闬依杨氏,年家托郑门”,诗人回忆了自己与杨宜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依附于杨氏的情况。这里的“里闬”是指故乡,而“年家托郑门”则暗示了杨宜人的母亲是郑氏。
接下来的两句“升堂从壮岁,择婿得贤孙”,则是描述了诗人与杨宜人相识、相爱并最终结婚的过程。这里的“升堂”象征着婚姻生活的开始,“择婿得贤孙”则表明了诗人对这段婚姻生活的评价——既顺利又美满。
诗的下两句“妇德仪中壸,阴功燕后昆”,则是对杨宜人品德的赞颂。这里的“妇德仪中壼”意指其举止端庄、德行高尚;“阴功燕后昆”则是对她默默为家族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最后两句“尤怜吾女子,流涕说慈尊”,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杨宜人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尤怜”表示更加怜惜、思念;“流涕说慈尊”则描绘了杨宜人生前的慈祥形象,以及她临终前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回忆与杨宜人的美好往事,表达了诗人对她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待亡妻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