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披欲究百家编,奴婢年来识郑玄。
顾我幸多千卷富,念君未有一经全。
诗书心醉不容醒,父子笔耕期有年。
此但古人糟粕耳,更须从此悟真筌。

【注释】

左氏:指《左传》。

伯中弟:即伯中,作者的堂弟。

次韵:诗的一种形式,用原词末字押韵,另换一字作为新词。

糟粕:比喻无用的东西。

真筌:指真理的精要,是真正的法宝。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是作者与堂弟伯中之间的酬唱之作。

首联两句说自己手头有众多书籍,想一一翻阅,但因年事已高,不能尽读,只好将书让给奴婢们去读;自己则只能借阅郑玄的《三礼注》和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等书。这里用了“奴婢年来识郑玄”和“念君未有一经全”两个典故,说明自己读书不多的原因。“奴婢”二字,既是谦语,又暗寓了自己年老多病,无力自修。“幸多千卷富”一句,既点明自己的藏书之多,又含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颔联两句说,虽然自己有千卷书在手,但却没有读过,这使我十分遗憾。我的儿子伯中,却已经读完了《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且正在攻读《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礼记》、《礼记》等书。这两句是说,我儿子已经学完了经典,而我却还没有读完过呢!这两句是说自己没有读遍诸子百家的书的憾事。

颈联两句是说自己醉心于诗书典籍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的事。“父子笔耕期有年”,是说父子二人日夜攻读,不知岁月的流逝。“期有年”是说希望父子俩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尾联两句是说伯中虽然已经读了《六经》和《左氏传》、《庄子》,但是这些书中的糟粕还有很多,他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说,更应该从这些糟粕中学到一点什么才是,这才是真正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语言质朴无华,但寓意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