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来定一枝巢,到处盖头无把茅。
又欲浮家过尹隩,何殊乐道向莘郊。
君今去此难招隐,老更从谁可定交。
见说衡门临野水,秋深容我去推敲。

注释:

国仲观(yǐn):人名,这里指诗人自己。尹隩(wěi ào):“尹”是地名,“隩”意为“水湾”。

晚年来定一枝巢:晚年,年老。来,来到。定,决定。枝巢,即“筑巢”,比喻定居下来。

到处盖头无把茅:到处,四处。盖头,遮盖的东西。无把茅,没有用茅草做的遮盖物。

又欲浮家过尹隩:又,再一次。浮家,乘船而居。过,经过。尹隩,地名,这里指水边的村落或城镇。

何殊乐道向莘郊:何殊,和……有什么区别。乐道,乐于遵循道德。向,到。莘,古地名。莘郊,即“莘野”,指农田。

君今去此难招隐:君,对人的尊称。今,现在。去此,离开这个居住地。难,难以。招隐,隐居山林。

老更从谁可定交:老,年纪大。更,再次。从谁,跟谁。定交,结为朋友。

见说衡门临野水,秋深容我去推敲:见说,听说。衡门,古代的一种简陋的门户,常借以表示归隐之意。野水,田野间的水流。容我,让我。去推敲,离去,离开这里。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晚年迁居尹隩后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尹隩的隐居生活;后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想和决心。

首句“国仲观迁居尹隩访别”,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这次迁居的原因。国仲观是作者自称为的名字,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尹隩,是地名,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延安市境内。这句的意思是:国仲观迁居到了尹隩这个地方,并且在这里拜访朋友作别。

第二句“晚年来定一枝巢”,表明了作者的年纪和此次移居的原因。这里的“一枝巢”,是指作者晚年选择了一个安身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年老的作者终于决定在这里筑造自己的巢穴。

第三句“到处盖头无把茅”,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隐居生活。这里的“盖头”可以理解为遮蔽物,也可以理解为“覆盖”,“无把茅”可以理解为没有茅草覆盖,也可以理解为不需要茅草覆盖。这句的意思是:作者在各处搭建了遮蔽物,无需再使用茅草来遮挡风雨。

第四句“又欲浮家过尹隩”,表达了作者再次选择搬迁的决定。这里的“浮家”可以理解为乘坐船只而居,也可以理解为“漂泊”。“过尹隩”,是指路过或者经过尹隩这个地方。这句的意思是:又有一次想要乘船而居,穿过或路过尹隩这个地方。

第五句“何殊乐道向莘郊”,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这里的“乐道”,可以理解为喜欢遵循道德,也可以理解为乐意从事某种事业。向莘郊,可以解释为“前往田间的郊野”,也可以理解为“在田间的郊野之中”。这句的意思是:和在田间的郊野中追求大道有何区别呢?

第六句“君今去此难招隐”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开尹隩的遗憾和不舍。这里的“君”,是对朋友的尊称。这句的意思是:你现在已经离开了这个居住地,很难再次找到隐居之处了。

第七句“老更从谁可定交”,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忧和不安。这里的“定交”,可以理解为结交朋友,也可以理解为“建立联系”。这句的意思是:老了之后,又该与谁交朋友了呢?

第八句“见说衡门临野水,秋深容我去推敲”,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这里的“见说”,可以理解为听闻,也可以理解为看到。衡门,是古代的一种简陋的门户,常借以表示归隐之意。这句的意思是:听说那里的衡门傍着田野的水流淌,秋天来临的时候我就要去那里寻找隐居之地了。去推敲,意味着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隐居之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