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纳乾坤一草亭,西山尽见若秋屏。
霜馀远水呈天碧,雨过遥空现帝青。
逸叟真成陶令隐,高怀长似屈原醒。
肯堂固赖贤孙子,精爽犹疑尚有灵。
【注释】
题桃源王少卿占山亭:王少卿,即王十朋,字少卿。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曾任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等职。此诗为王十朋任礼部尚书时所作。
纳纳:指天地广大无边无际。乾坤:天地,宇宙。一草亭:指小小的草屋。
西山:指南宋都城临安西北的一座山峰。若秋屏:像秋天的屏风一样。
霜馀:霜后余留。天碧:指天空呈现出的青色。
逸叟:隐者。陶令: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曾隐居于桃花源,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
高怀:高尚的情怀。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肯堂:指后代子孙。堂:本指堂屋,此处代指家业。
精爽:精神清明,神气爽朗。犹疑:怀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王十朋任礼部尚书时,曾游览了杭州西湖边的山亭,有感而作,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联写景:“纳纳乾坤一草亭,西山尽见若秋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天地间一片广袤无垠,只有一座小亭,它就像一幅秋天的屏风那样,将整个西山景色尽收眼底。这里,诗人运用了“纳纳”这个词语来形容空间的广阔,以及“若秋屏”这样的意象来描绘画面的美妙。
第二联写景:“霜馀远水呈天碧,雨过遥空现帝青。”诗人接着描写了山亭周边的自然景色。当霜雪过后,远处的水面上呈现出一片湛蓝的天空之色;雨过天晴之后,天空显得格外清新明亮。这里的“帝青”一词,则是指天空的颜色,给人一种高远、纯净的感觉。
第三联抒情:“逸叟真成陶令隐,高怀长似屈原醒。”诗人在赞美这座山亭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这座山亭就如同陶渊明所隐居的桃花源一样,是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之地。同时,他还引用了屈原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希望自己的高尚情怀能够像屈原一样,始终保持清醒和坚定。
第四联议论:“肯堂固赖贤孙子,精爽犹疑尚有灵。”诗人最后得出结论:这座山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后代子孙们一直秉承着它的优良传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这座山亭的深深敬仰之情:他相信它依然保有生命的活力,依然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这座山亭的描绘和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