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
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
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
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
端明殿学士王公挽词
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
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
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
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
解析:
- 首句“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描述了端明殿学士王公在书房里勤奋学习的场景,他使用短檠和铁研进行写作(即写诗、作文),而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 第二句“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表达了端明殿学士王公远离家乡,来到泰山(位于山东省)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同时也表明了他年轻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学者,并为此付出努力。
- 第三句“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揭示了端明殿学士王公一生的志业——关爱人民,关心万物,这是他毕生的事业。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忘记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的利益。
- 第四句“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反映了端明殿学士王公曾在史馆工作,为史书润色,这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历史的重视。然而由于他去世了,无法为他举行追悼会,作者因此而悲痛欲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端明殿学士王公生平事迹的回忆和描绘,展现了他的才华、志向和为国家所做的牺牲。诗中通过“短檠铁研”、“万卷蟠胸不辍吟”、“故国遁身来济岱”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他在书房中勤学苦练的情景。而“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他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最后一句“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则表达了作者对端明殿学士王公无法参加追悼会的遗憾和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