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贤元不减缁衣,客到公家如所归。
二浙声名三鹗荐,四山风物一翚飞。
桑榆冉冉身先蜕,兰玉森森家正肥。
人有百身宁可赎,发棠谁复济齐饥。

好贤元不减缁衣,客到公家如所归。

二浙声名三鹗荐,四山风物一翚飞。

桑榆冉冉身先蜕,兰玉森森家正肥。

人有百身宁可赎,发棠谁复济齐饥。

诗词注释:

  1. 好贤元不减缁衣:意为非常尊敬和赏识贤能之人,其道德品质不亚于僧人的僧袍。
  2. 客到公家如所归:指客人来访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温馨舒适。
  3. 二浙声名三鹗荐:指在两浙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多次被举荐。
  4. 四山风物一翚飞:指家乡四周的山川景色美丽,犹如飞翔的燕子一般自由自在。
  5. 桑榆冉冉身先蜕:指晚年时虽然身体逐渐衰老,但仍然保持高尚的品质和风范。
  6. 兰玉森森家正肥:形容家庭和睦富裕,家族成员都有很好的德行和才华。
  7. 人有百身宁可赎:意指如果有人用一百个自己的身体来赎回自己的错误或罪过都是值得的。
  8. 发棠谁复济齐饥:指如果有人能够拯救齐国(这里代指国家或社会)的饥馑之苦,那么他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回报。

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伍主簿挽词》是诗人对一位名叫伍的主簿的赞美和怀念。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主簿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一生成就和品德的高度赞赏。

诗的前两句“好贤元不减缁衣,客到公家如所归”表达了诗人对主簿高尚道德品质的赞誉。这里使用了佛教色彩的语言,比喻主簿如同出家人一样具有高洁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仰。同时,“客到公家如所归”则展现了主簿待人接物的宽厚和温暖,让外来访客感到宾至如归。

“二浙声名三鹗荐”与“四山风物一翚飞”两句分别描述了主簿在两个不同地区的杰出成就和美好声誉。其中,“三鹗荐”是古代科举中三次被推荐的意思,显示了主簿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社会影响力。“一翚飞”则描绘了家乡山水的美好,暗示了主簿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

“桑榆冉冉身先蜕”和“兰玉森森家正肥”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主簿晚年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家庭的繁荣。这里的“桑榆”和“兰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象征,分别代表晚年和美德。

“人有百身宁可赎,发棠谁复济齐饥”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主簿的无限怀念和敬仰。这里使用了“发棠”一词,原指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桃种,后来引申为传递恩泽之意。诗人以此表达,如果有一个人能用自己百次的生命去弥补主簿的错误,那么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值得称颂的。同时,“济齐饥”指的是帮助国家渡过饥荒,表达了对主簿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深深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伍主簿一生成就的赞美和对其高尚品德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贤者的崇高敬意。同时,诗中的意象、词汇的选择也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意味,使得整首诗不仅富有艺术美感,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