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寻仙更不还,渺茫竟堕有无闲。
使其真有毋庸唤,仙自曾城我自山。
【注释】
唤仙阁:指求仙者所建的阁楼。多少:有多少。寻:寻求,寻觅。更不还:再也没有回去过。渺茫:迷茫,迷惘。竟堕有无闲:竟然堕入虚幻的境地,不知真假。无:虚无。闲:虚妄,空幻。使其真有毋庸唤:假如真的存在的话,就不需要呼唤它了。使:假使。其:代词,指仙境或神仙。真有:真实存在。无庸唤:没有必要呼唤它了。仙自曾城我自山:如果真有神仙的存在,那么我就是山;如果是虚无的,那么我便是城。曾、自:都是代词。曾城: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寻仙者的徒劳无功,引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虚无缥缈的仙境和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
首联“多少寻仙更不还,渺茫竟堕有无闲”,以寻仙者的角度,描绘了他们的茫然与困惑。他们为了寻找神仙而四处奔波,但最终却陷入虚无之中,无法自拔。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于求仙者的同情,也暗示了人生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颔联“使其真有毋庸唤,仙自曾城我自山”则进一步展开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人认为,若果真有神仙存在,那么他无需他人呼唤;反之,如果他是虚无的,那么我也不过是山罢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即无论人生是真是假,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不随波逐流。
尾联“让其真有毋庸唤,仙自曾城我自山”再次强调了诗人的观点。诗人认为,如果真有神仙存在,那么他就是山;如果是虚无的,那么我便是城。这一联既总结了前面两联的论述,又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提出了对于生命价值的新认识,即无论人生是真是假,都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