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这首诗是宋代楼钥所作,描绘了杨补之画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和松竹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通过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诗歌原文与翻译:
诗歌原文:
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
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诗歌译文:
是谁种下了疏梅,在古岸之边?推窗一看,倍感清新脱俗。
你再看那竹林之外,有一枝梅花开得最好,真是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然而这样的美景,却让诗人心生愁绪,仿佛江南的万斛愁绪都汇聚在这枝梅花上。
注释详解:
“谁种疏梅古岸头”: 这句话描述了梅花生长的位置——一个古老的岸边,暗示了时间的沉淀和空间的宁静。“谁种”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意之中自然生长的结果。
“推蓬瞥见倍清幽”: “推蓬”形容推开窗户的动作,而“瞥见”则表达了诗人在极短时间内所见之美好令人心动。这里的“倍”字用来形容梅花给人带来的感觉非常强烈且深刻,比日常所见更为清新、幽静。
“君看竹外一枝好”: 此句指出了诗人观察的重点,即竹林之外的那一枝梅花最为动人。这不仅是对梅花之美的赞赏,也隐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眼光和高度敏感。
“真有江南万斛愁”: 这句将梅花的盛开与诗人自身的情感状态相联系,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这里的“万斛愁”既指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也暗喻梅花的孤独与高洁。这种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有深一层的人性感悟。
赏析与背景:
楼钥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着较高的评价。这首诗可能是楼钥在游历或居住某处时,看到徐圣可知县珍藏的杨补之所绘的两幅梅花和松竹画作后所作。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典型元素,更透露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画技。楼钥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幅画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态度。
历史背景:
杨补之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画家,以画梅著称。据传他画梅极为讲究笔法和意境,能够捕捉到梅花的灵动与生机,其作品常被用于表现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情感的寄托。楼钥所处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战火连绵,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楼钥可能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颂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二画》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特质,更在深层上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