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
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
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
动言无愧怍,未知果然否。
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
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
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
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
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
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
勉前类水马,立处只如旧。
傥复不自力,其末当愈谬。
每思攻所愧,扁榜铭座右。
三诵故人书,惭汗几欲溜。
夫岂为戏言,知君于我厚。
因之更加警,补过尚无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
- “圣贤”指的是古代的圣人和贤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智慧是后人学习的典范。
- “道散”表示这些圣贤之道已经逐渐消失或散佚。
- “固已久”表明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
- 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
- “学者”指那些学习的人,包括学生和知识分子。
- “自贤”意味着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了。
- “鲜肯事师友”表示很少有人愿意去尊敬老师和亲近同学。
- 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
- “颠冥”可能是指沉迷于声色犬马等物质享受之中。
- “声利中”指的是在名利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
- “悔吝皆自取”意味着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遗憾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 动言无愧怍,未知果然否。
- “动言”指经常说话或者发表意见。
- “无愧怍”表示没有感到羞耻或愧疚。
- “未知果然否”是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无愧。
- 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
- “寡过”可能是指在行为上比较少犯错。
- “未云”表示还没有说出口。
- “先圣”指的是古代的圣明之君。
- “欣善诱”表示这些先圣们很善于引导人们向善。
- 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
- “凛凛”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 “孟氏”可能是指孟子,这里用他的名字来象征性地表达。
- “言”可能是指言论或者教诲。
- “几希”表示很少,几乎不存在的情况。
- “异禽兽”与“禽”相对应,表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强调人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
- 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
- “参乎”可能是指参与其中的意思。
- “病知免”指的是生病之后知道可以避免某种危险。
- “启足手”可能是指开始行动或者做出决断。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一个人在意识到某种危险后及时采取了行动。
- 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
- “宁知”表示难道不知道吗?
- “起易箦”指的是从床上起身,准备离开。
- “又在此段后”可能是指这首诗的最后部分。
- 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
- “吾侪”指的是我们这些人。
- “况小人”表示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或地位。
- “气质素凡陋”强调我们的气质和修养都很平凡和粗陋。
- 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
- “以其所以养”指的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来理解养育的重要性。
- “孝道亦何有”表示孝顺父母的道理并不复杂。
- 勉前类水马,立处只如旧。
- “勉前”可能是指努力向前,不断进取。
- “类水马”可能是指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游动。
- “立处只如旧”表示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变。
- 傥复不自力,其末当愈谬。
- “傥复”可能是指假设再次出现某种情况。
- “不自力”表示如果不努力,那么最终的结果会更加糟糕。
- “其末当愈谬”意味着如果到了最后,错误会变得更加严重。
- 每思攻所愧,扁榜铭座右。
- “每思”表示经常思考或回顾。
- “攻所愧”指的是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 “扁榜”可能是指刻在木板上的警示牌。
- “铭座右”表示将这种反省铭记在座位右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 三诵故人书,惭汗几欲溜。
- “三诵”可能是指反复阅读或复习。
- “故人书”指的是老朋友的书信或其他文献。
- “惭汗”表示羞愧得出汗。
- “几欲溜”表示羞愧的情绪快要控制不住了。
- 夫岂为戏言,知君于我厚。
- “夫岂为戏言”表示这绝不是开玩笑的话。
- “知君于我厚”可能是在感谢对方对自己深厚的情谊。
- 因之更加警,补过尚无咎。
- “加警”表示更加警惕。
- “补过”指弥补过去的过失。
- “尚无咎”表示这样做并没有招致什么过错或惩罚。
这首诗通过描述个人的内心反思和自我批评,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他人关系的珍视。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教育和道德培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