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四塞围平陆,大为关中次为蜀。我生东南未曾到,蜀士游从闻颇熟。
自从襄阳上峻途,高欲登天下临谷。女娲大山塞空虚,麻线名堆千万曲。
行人一升鹿头关,下瞰平川如画幅。幅员二百四十里,里出万缗民日蹙。
向来陕西五路兵,退守诸关疆地促。计臣权宜重增赋,民力尚宽随所欲。
尔来因仍七十年,鬼不输钱无雨粟。民生哀哉不堪命,外若富饶中不足。
益梓尚有繁盛风,夔峡穷民几比屋。侧耕危穫供税租,饭多稊稗无嘉谷。
朝廷谋帅弄印久,宣谕尚书剖符竹。尚书当今第一流,翁婿相望冰映玉。
贻书挽君为此行,古人义概非流俗。君亦慨然挈家去,掺袪未免再三祝。
君行岂为温饱计,一举高飞快鸿鹄。丈夫生有四方志,登览山川非碌碌。
顷为假吏到燕山,未行先取山经读。所至访寻多得力,中原至今在吾目。

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万山四塞围平陆,大为关中次为蜀。我生东南未曾到,蜀士游从闻颇熟。

自从襄阳上峻途,高欲登天下临谷。女娲大山塞空虚,麻线名堆千万曲。

行人一升鹿头关,下瞰平川如画幅。幅员二百四十里,里出万缗民日蹙。

向来陕西五路兵,退守诸关疆地促。计臣权宜重增赋,民力尚宽随所欲。

尔来因仍七十年,鬼不输钱无雨粟。民生哀哉不堪命,外若富饶中不足。

益梓尚有繁盛风,夔峡穷民几比屋。侧耕危穫供税租,饭多稊稗无嘉谷。

朝廷谋帅弄印久,宣谕尚书剖符竹。尚书当今第一流,翁婿相望冰映玉。

贻书挽君为此行,古人义概非流俗。君亦慨然挈家去,掺袪未免再三祝。

君行岂为温饱计,一举高飞快鸿鹄。丈夫生有四方志,登览山川非碌碌。

顷为假吏到燕山,未行先取山经读。所至访寻多得力,中原至今在吾目。

注释:

  1. 万山四塞围平陆:四周被山脉环绕的平原。
  2. 大为关中次为蜀:关中是主要的地区,而四川则稍次之。
  3. 我生东南未曾到:我生活在东南地区,还没有去过四川。
  4. 女娲大山塞空虚:女娲山像一座大山堵住了空虚的地方。
  5. 麻线名堆千万曲:麻线像无数的曲曲折折的河流一样堆积。
  6. 一升鹿头关:通过一个关口叫做鹿头关的地方。
  7. 幅员二百四十里:版图面积大约240里。
  8. 中原至今在吾目:现在仍然在我的眼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友人进入四川的情景和对友人的期望。诗人通过描写四川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万山四塞围平陆,大为关中次为蜀”描绘了四川的地理环境。诗人用“万山四塞围平陆”来形容四川的山水环绕,地势险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接着又以“大为关中次为蜀”强调了四川在关中的次级地位。
    颔联“我生东南未曾到,蜀士游从闻颇熟”表达了诗人对四川的了解程度。诗人虽然自己没有去过四川,但对那里的人却非常熟悉。这可能是因为四川与作者生活的地方相邻,或者因为四川的人民经常往来于作者的家乡。
    颈联“自从襄阳上峻途,高欲登天下临谷”描绘了通往四川的道路。诗人描述了从襄阳出发,攀登高山,俯瞰整个山谷的景象。这既展示了四川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次旅行的期待和激动心情。
    尾联“女娲大山塞空虚,麻线名堆千万曲”是对四川地理特点的描绘。这里的“女娲山”和“麻线”都是四川的地理标志,它们的存在象征着四川的神秘和美丽。同时,这些地理标志也反映了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四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期望。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像自己一样,对这片土地充满热情和敬意。同时,诗人也希望友人能够带着自己的祝福和期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