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其闲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老我缩袖闲,不复烦推步。
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原文如下:

赠相手文李道人
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其闲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老我缩袖闲,不复烦推步。
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李道人的书法技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局势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表达了李道人拥有卓越的文采和才华,他的书法技艺如同天上的神明赐予的一样珍贵。这里的“天予”一词,既指书法技艺的非凡,也暗示了李道人的才华得到了上苍的眷顾。

第二句“其闲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描述了李道人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他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甚至成为了一种传统。这里的“往往传自古”,意味着他的书法技艺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被人们所传承和赞美。

第三句“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提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舜、梁武帝、子贡等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书法界的传奇人物,他们的书法技艺都被后人传颂。这里的“老十子贡五”可能是指舜、梁武帝等人的书法技艺非常出色,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子贡五”。

第四句“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提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季友、太叔虞和孔子等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品德被后人传颂。这里的“竟归鲁”可能是指孔子最终回到了故乡鲁国,他的思想和品德被世人所敬仰。

第五句“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提到了孔子的弟子仲弓和公孙(宰)我,他们都以擅长书法而闻名。这里的“握户”可能是指他们的书法技艺非常精湛,以至于可以用手握住门把手。

第六句“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赞美了那些善于书法的人,他们的书法技艺不仅华丽而且充满内涵。这里的“习道本因辅”可能是指书法不仅是技巧,更是承载着道德和理念的载体。

第七句“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可能是指一些书法作品中的神秘符号和图腾,虽然繁琐但是难以计数。这里的“琐琐不足数”可能是指这些神秘符号和图腾的数量众多且复杂,无法一一列举。

第八句“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提到了唐朝的书法家李邕、陶弘景和张旭等人,他们的书法技艺都非常出众,被认为是“三公”之才。这里的“皆定数”可能是指他们的书法技艺已经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标准和评价。

第九句“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提到了汉朝皇帝刘秀的赞赏和批评,他看到了李邕的书法技艺中的“奇瑞”之处,同时也对某些方面提出了批评。这里的“见诮汉世祖”可能是指李邕的书法技艺引起了汉朝皇帝刘秀的关注和讨论。

第十句“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会说书法能够预示未来的祸福呢?这里的“历历如君语”可能是指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像是李邕的话语一样清晰明了。

第十一句“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赞美了李邕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他认为自己的书法技艺能够达到道家的“希夷”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表面的形态和表象。这里的“胜貌取”可能是指书法技艺的精髓超越了外在的形态和表象。

第十二句“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描述了李邕的手部细节,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里的“况此细纹缕”可能是指这些细小的细节和线条都体现了他的书法技艺的高超水平。

第十三句“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描绘了一幅画面,用油点燃旃檀,从李邕手中可以看到掌中的俘虏,这象征着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里的“始见掌中虏”可能是指从李邕手中可以看到掌中的俘虏,这个形象代表了他的书法技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第十四句“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对比了书法作品和生活中的乐与苦,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这里的“何如一览顷”可能是指通过欣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乐趣和痛苦。

第十五句“老我缩袖闲,不复烦推步。”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这里的“老我缩袖闲”可能是指诗人已经看破红尘,不再追求名利和地位。

第十六句“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 鼓励读者去寻求真理和智慧,发现隐藏在尘埃中的英杰。这里的“子其访尘中”可能是指读者应该去寻找真理和智慧,而不是被眼前的尘埃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