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生外家,半世犹相依。
至今连墙居,日日相闻知。
诸表如群从,休戚真同之。
耐翁生而秀,爱惜从儿时。
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
低徊久选调,每每为叹咨。
兹行佐王人,未到声已蜚。
邮置屡得书,论事语益奇。
使长首推荐,婉画多所资。
近观会稽编,分析及毫厘。
益知足心计,荐书遍诸司。
正欲助才选,非敢请以私。
惜君年欲侵,正以远大期。
得书再三读,惘然增愕眙。
非所望于子,所言何背驰。
江湖两路间,弄兵分潢池。
羽檄以时至,庙堂日三思。
调度供军需,发兵匝四垂。
吾事诚可虑,彼亦安能为。
岂曰白头贼,指日当诛夷。
使子任贼冲,尚望羽扇挥。
如何隔千里,遽求奉檄归。
长沙屹巨镇,洞庭渺无涯。
鄂渚屯重兵,上游藉兵威。
当思深远谋,胡为先自萎。
此言及同寮,必为人所窥。
【注释】
- 外家:娘家。
- 半世:三十年左右。
- 连墙居:同住一墙,指同乡。
- 相闻知:互相问候、通报消息。
- 群从:家族的子弟。
- 休戚:忧愁喜悦。
- 秀:才能出众。
- 文采:文章才华。
- 吏才:治理事务的能力。
- 选调:选拔和调任官职。
- 叹咨:叹息嗟叹。
- 兹行:此行。
- 王人:王公贵族或官员。
- 声蜚:名声传扬。
- 邮置:驿站。
- 分析:详细分析。
- 首:推荐的人。
- 婉画:委婉的荐书。
- 会稽编:指《会稽典录》,是记载东汉名臣会稽郡人虞延的文集。
- 分析及毫厘:比喻分析细致入微。
- 益:更加。
- 荐书:举荐书。
- 正欲助才选:正要帮助贤能之士被选用。
- 非敢请以私:不敢以私事请求。
- 惜君年意侵:可惜你年岁已高。
- 正以远大期:正是期待着伟大的成就。
- 得书再三读:反复读信。
- 惘然增愕眙:茫然不解,惊异不已。
- 非所望于子:我对你的期望并不在此。
- 所言何背驰:你所说的与我所想的不一致。
- 江湖两路间:指长江和黄河之间(即江南)。
- 弄兵分潢池:指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动乱。
- 羽檄以时至,庙堂日三思:用急报文书迅速传达,朝廷里每天要多次考虑对策。
- 调度供军需,发兵匝四垂:调度物资满足军队的需要,调动军队环绕四方。
- 吾事诚可虑:我的事务确实令人担忧。
- 彼亦安能为:他们又怎能做到?
- 岂曰白头贼:难道说的是白发贼人吗?
- 指日当诛夷:说那些贼寇不久将被消灭。
- 使子任贼冲,尚望羽扇挥:让你负责这个险要之地,希望你能指挥若定。
- 如何隔千里,遽求奉檄归:为什么隔着千里之外,却急着要求回去执行命令。
- 长沙屹巨镇,洞庭渺无涯:长沙是一个坚固的大镇,洞庭湖辽阔无边。
- 鄂渚屯重兵,上游藉兵威:在鄂州驻扎重兵,依靠军事力量来威慑敌人。
- 当思深远谋,胡为先自萎:应当深思熟虑长远的计划,为什么要自己首先退缩呢?
- 此言及同寮,必为人所窥:这些话如果传到同僚那里,一定会被人察觉的。
【赏析】
此诗为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所作。作者早年因战乱而流寓他乡,后来官复原职,并受命出使江南。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他对内弟的关心与劝诫。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