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管将扬世罕知,不辞三弄试临溪。
少陵若也能精鉴,休戏严公有此儿。

【注释】

德秀:即陆文圭,字德秀,宋末诗人。朝宗:即赵蕃(1143—1229),宋代诗人,与陆游友善,有《秋怀》、《晚菊》诸诗,此诗乃其应和之作。绝句:一种格律诗,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八个字。琪管:玉笛。世罕知:世间少有人知道。三弄: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玉制的笙为管,吹奏时按音调的高低而动指拍三次,故称三弄。临溪:靠近溪水。少陵:即杜甫,唐代大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精鉴:精深如镜的鉴别力。严公: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著名隐士。此处借严光自喻。儿:指自己的儿子。

译文:

玉笛将要扬名于世,却很少有人知道。

不推辞再三弹奏试听,就靠近溪边来欣赏。

如果杜诗写得精深如镜,不要嘲笑严光的儿子。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陆德秀和友人赵蕃同题写在一帧扇面之上的。两人都是著名的爱国诗人,陆德秀更是以气节高洁、志行卓异著称于世。他们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交往,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不深厚。当赵蕃被诬陷“交结史弥远”而被罢官后,陆德秀曾写下了《送赵伯循赴南康簿》一诗,对赵蕃表示同情:“我亦何尝爱酒仙,君今去国又三年。”可见两人之间关系之疏远。因此,当赵蕃被放还家乡时,陆德秀竟以嘲讽的口吻写了这组《和朝宗绝句》,意似不平。对此,我们不妨先从诗歌本身入手,再作深入探讨。

首句“琪管将扬世罕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玄机。这里所说的“琪管”,指的是赵蕃自己。他虽被罢官,但毕竟是一位才情出众的词人,且与陆德秀一样,都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所以,当他在故乡闲居时,自然少不了创作一些诗词。而这组绝句,正是他在闲居期间写的一组七言诗。既然名为“绝句”,那就意味着这是一组四句成韵的小诗。因此,“琪管将扬”一句,实际上是指代赵蕃自己。至于“世罕知”三字,则是说世人对他并不太了解,也不太看重。

第二句“不辞三弄试临溪”,则直接点明了赵蕃创作的用心。所谓“三弄”,是指反复弹奏的意思;“试临溪”,则是说赵蕃为了抒发情怀,特意来到小溪旁边,试图以琴声唤起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然而,这里的“三弄”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三弄笛”这个典故。据传,古琴师俞伯牙弹琴时,钟子期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并为之赞叹不已。后来,钟子期不幸溺水而死,伯牙便不再弹琴了。由此可见,“不辞三弄”在这里并不是指真的弹奏三次,而是说赵蕃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最后一句“少陵若也能精鉴,休戏严公有此儿”,则是对赵蕃的评价和劝诫。杜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赠卫八处士》,其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句子,后人便以此赞誉杜甫的才华横溢。而严光则是东汉初年的一位名臣,他年轻时曾在富春江畔隐居垂钓,后来担任严子陵县令,因不愿做官而归隐山林,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这里所说的“精鉴”,既是指杜甫的才情,也是指严光的品质。因为严光不仅才情出众,而且品德高尚,堪称是真正的君子。

这首《和朝宗绝句》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它既表达了作者对赵蕃的赞赏和鼓励,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当我们再次审视这首诗时,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