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那可到,山顶翠参差。
村屋煎黄蜡,官炉焙荔支。
地蛮游宦少,县小迓宾迟。
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
注释:
- 天河那可到,山顶翠参差。
注释:天河是指天上的银河,那可到达指不能到达。山顶翠参差形容山上树木苍翠,参差不齐。
- 村屋煎黄蜡,官炉焙荔支。
注释:村屋煎黄蜡指的是在村庄里用黄色的蜡烛来点灯,烘托出一种乡村宁静的氛围;官炉焙荔支则是指官府的厨房中正在烘烤荔枝。
- 地蛮游宦少,县小迓宾迟。
注释:地蛮指的是偏远的地方,游宦少表示官员很少,县小表示县的规模较小,迓宾迟表示迎接客人的时间晚。
- 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
注释:鼻祖曾吟处指的是诗人曾经在此吟咏过诗作的地方,荒苔想满碑则是指在这个地方,已经长满了荒草和苔藓,仿佛可以想象诗人当年吟咏的情景,满碑则是指石碑上充满了苔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诗歌。全诗共六句,每句都是一个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天河那可到”,以天河为引子,描绘出山巅的景象,给人一种高远、神秘的感觉。紧接着,“山顶翠参差”进一步描绘了山巅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村屋煎黄蜡”和“官炉焙荔支”两句分别描述了民间和官场的生活场景。前者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后者则反映了官场的繁忙与复杂。两者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句“地蛮游宦少”,揭示了当地官员稀少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政治环境的不满。而“县小迓宾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现状,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凄凉、悲凉。
最后一句“鼻祖曾吟处,荒苔想满碑”则将目光转向了历史。诗人想象着曾经有人在这里吟咏过诗篇,而现在这些地方已经被荒草覆盖,仿佛可以听到那些诗人的歌声。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政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