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濡须事已虚,且依栎闸酹芳壶。
九原尚拟吞铜雀,千载今惟记赤乌。
湘浦有人修旧祀,荆州无地展雄图。
定知斫案英灵在,闲对祠前洗湛卢。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栎闸吴大帝庙,赤壁濡须事已虚,且依栎石祭奠英灵。

黄盖曾在此设下火攻之计,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

九泉之下的孙权还打算吞并曹操的铜雀台,千年之后人们仍在谈论赤乌年号的功业。

湘浦有位贤人还在祭祀着故人的墓地,荆州之地已经无法施展他的雄图大略。

我坚信那位英明神武的将军英灵未泯,闲坐于祠前擦拭着他的宝剑湛卢。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栎闸吴大帝庙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孙权和赤壁之战的怀念之情。首句“栎闸吴大帝庙”直接点明了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敬仰之情。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一生智勇双全,曾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战术大败曹操,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次句“赤壁濡须事已虚”,则表达了诗人对赤壁之战历史事实的反思,赤壁之战虽然已成过去,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接下来两句“且依栎石祭奠英灵”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孙权以及赤壁之战历史的深深缅怀,他在这里祭拜的是孙权这位伟大的英雄,同时也是在祭拜那段英勇无畏、惊天动地的历史。

接下来的诗句“九原尚拟吞铜雀,千载今惟记赤乌”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孙权,孙权在世时常以曹操的铜雀台为豪,但在孙权去世后,曹操却将孙权视为仇敌,发动了对东吴的侵略战争。而今天,我们依然在铭记着孙权的丰功伟绩,这也正是孙权不朽的原因所在。这里的“九原”指的是孙权的墓地,而“千载”则是指时间过去了千年。最后两句“湘浦有人修旧祀,荆州无地展雄图”则是从个人角度来描绘孙权的形象,诗人认为孙权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他的故事在湘浦流传着,而他在荆州留下的雄图也依然激励着后人。这里的“湘浦”是指湘江一带,而“荆州”则是指荆州一带。

诗的最后两句“定知斫案英灵在,闲对祠前洗湛卢”则是对孙权英灵的赞美之辞,孙权的英灵仍然在世间,他们就像那柄传说中的宝剑湛卢一样,熠熠生辉。而诗人则在这里静静地面对着孙权的祠堂,为他献上了一束鲜花,以此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斫案”是指敲击案几的动作,而“祠前洗湛卢”则是指诗人在祠前洗剑的动作。

这首诗通过对栎闸吴大帝庙的描写,展现了孙权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