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
只今心印谁传得,自摺通书拨篆灰。

这首诗的格式和要求如下:

  1. 诗句:
  2. 译文:
  3. 注释:
  4. 赏析:

无题

  • 诗句:大袖褒衣走浙淮,何人不识鹤山来。
  • 译文:身着宽大的长袖官服,行走在浙水与淮水之间,有谁不认识那鹤山呢?
  • 注释:大袖褒衣:指穿着宽大的官服。褒衣,古代的一种礼服形式。浙水、淮水:指的是长江流经江苏和安徽时的两条主要支流。鹤山:这里指安徽省的一座山,因形似展翅飞翔的鹤而得名。

只今心印谁传得,自摺通书拨篆灰。

  • 译文:如今心中所悟的真谛,谁能传授给我?只能自己折扇传书,用笔拨动着已经熄灭的篆刻之灰。
  • 注释:只今:如今。心印:心灵上的感悟或领悟。自摺通书:指自己动手折叠纸张作为书信传递信息的方式。拨篆灰:指用笔在纸上写下文字。篆,指篆书,即篆刻字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传承和心灵领悟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人通过描述自身在学问上的追求和成就,展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敬畏之情。其次,通过对比“何人不识鹤山来”与“自摺通书拨篆灰”两句,诗人强调了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未必能够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和领悟到他所追求的真理,这也体现了学问和智慧的高深莫测。最后,诗人以“自摺通书拨篆灰”作结,既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思考,也暗含了对自己所学所得的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