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春天所作的《春日忆李白》。诗中描绘了春天沂州风和日丽,泮水清澈的景色。作者回忆自己与友人李白的友情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与谢三学士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释义:

  1. 春尽沂风暖:春天已经过去,沂州的春风依然温暖。
  2. 芹生泮水清:芹草在水中生长,泮水显得更加清澈。
  3. 双旌荣照路:两道旗子在道路上飘扬,象征着荣耀。
  4. 博带俨盈庭:宽大的腰带在庭院中整齐地挂起。
  5. 函丈师临席:尊敬的老师坐在席位上,意味着学问和地位都很高。
  6. 锵金壁有经:铿锵有力的金石之声,墙壁上有经书。
  7. 诸生拜玉衮:学生们穿着华丽的礼服,恭敬地行拜礼。
  8. 欣识象丘形:很高兴能认识这位像山一样的智者。

译文:

春去夏来,沂州的风儿暖意融融,泮水中的芹草生机勃勃,一派清新景象。
两条旌旗在空中飘扬,为行人照亮道路,宽广的腰带挂在庭院里,显示出尊贵的身份。
尊敬的老师在座中,他的教诲如金石之音般响亮,墙上摆满了典籍。
学子们身着华美服饰,恭谨地朝拜老师,欣喜地认识到像山一样智慧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沂州春季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通过这些元素展现了诗人与李白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诗句中的“芹生泮水清”等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此外,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优美,充满了情感和哲理,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