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帐洛城边,征辕去莫攀。
人醒风外酒,马度雪中关。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遥应行路者,偏识彩衣斑。
【注释】
与谢三学士:赠给谢三学士的诗。供帐洛城边,征辕去莫攀。人醒风外酒,马度雪中关。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遥应行路者,偏识彩衣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谢三学士时所作。诗人在洛城之东为友人饯行,作此诗寄谢三学士。
开头四句写饯宴情景。首二句写饯宴地点,即洛阳城东。次二句写饯宴时间,正值冬日。“人醒”一句承上启下,说明饯别之时,天色已经大亮,但主人仍殷勤劝饮,客人则开怀畅饮。末两句是说,饯行之后,主人和宾客就要分别,所以只留下一匹驿马送客,自己则要驱车返回长安了。这几句诗,把宴席上的欢聚、惜别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渲染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气氛。
五、六句写别后行程和归程。“故府”两句写别后归家的情景。“故”字照应题目中的“三学士”,表明谢三学士原籍洛阳,这次回洛阳省亲,诗人为之饯行。“新年”两句写旅途中的景色。“新年”二字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新年之际,而“独未还”则暗示着朋友此行可能还要经过漫长的旅途才能到家。“遥应”二字既点明“行者”,又暗含诗人对朋友早日平安到家的祝愿。
最后两句写送别友人时的感慨。“遥应”二字是全诗的主旨,也是全诗的中心思想。诗人在送别友人之时,不禁发出感慨:“远在路途中的行人啊,你一定能识别那鲜艳的花衣上斑斑点点的斑点吗?”这里诗人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一方面诗人想象行人在路上看到鲜艳的红花一定会产生联想,想到这是友人的衣着;另一方面,诗人也设想友人在见到红花时一定会想到诗人赠花衣的情景。这种联想和想象,表现了作者对友情深厚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此次离别的无限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