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接龙宫涨浪赊,鹫峰岑绝倚云斜。
岩披宿雾三竿日,路引迷人四照花。
海国盗牙争起塔,河童施钵但惊沙。
春萝攀倚难成去,山谷疏钟落暮霞。

【注释】

  1. 题金山寺:题写在金山寺墙壁上的诗。金山,在今江苏镇江东北长江中。
  2. 地接龙宫涨浪赊:金山寺靠近龙宫(即海龙王的宫殿),海水上涨,波涛汹涌。赊,这里形容水势很大,浪头很高。
  3. 鹫峰岑绝倚云斜:鹫峰,指位于山间的鹰岭或鹫鸟峰,也作鹫峰,是金山寺附近的一座高峰。岑绝,高耸入云。倚,依傍。
  4. 岩披宿雾三竿日:岩石上笼罩着隔夜的雾气,当太阳升起来时,雾气散去。三竿日,指早晨三点钟。
  5. 路引迷人四照花:路上引得人驻足欣赏四照花(一种观赏植物)。四照花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花呈白色,四出散开。这里用“引人”来表示这种植物美丽迷人。
  6. 海国盗牙争起塔:海国,指海上的国家,也就是海岛国家。盗牙,传说东海龙王有一颗珍贵的牙齿,称为“盗牙”,这里指代龙王。塔,指寺庙中的佛塔。这里比喻龙王的牙齿。
  7. 河童施钵但惊沙:河童,传说中的河神。施钵,布施财物。这里是说河神施舍给行人的食物和财物,让沙石为之震动,比喻沙石被惊动了。
  8. 春萝攀倚难成去:春天的藤萝缠绕在岩石上,人们想要攀上去却很难成功。这里的“春萝”指的是藤萝。
  9. 山谷疏钟落暮霞:山谷中传来稀疏的钟声,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谷之中。这里用“疏钟”来表示山谷中传来的钟声稀疏而远。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金山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首联描绘了金山寺附近海浪滔天、峭壁凌空的景象;颔联通过描写清晨雾散后,阳光照耀下的岩石和路,展现了金山寺周边的美丽风景;颈联以“海国”、“河童”等神话人物,形象地描绘了金山寺所在的环境;尾联通过“攀倚”、“落暮霞”等动作,展现了诗人对金山寺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