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开处认遗基,荒屋残僧未忍离。
寺付丙丁应有数,岸分南北最堪悲。
金铃塔上如相语,铁佛风前亦敛眉。
野匠不知行客意,竞磨浓墨打顽碑。

【诗句注释】

上龟山寺:在安徽省合肥市,是一处著名的古迹。

菜花开处认遗基:指寺院遗址上的菜花(荠)开得旺盛。

荒屋残僧未忍离:指寺庙的废墟和僧侣尚未离开。

寺付丙丁应有数:意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将由丙丁两方共同管理。

岸分南北最堪悲:指寺庙周围的河流将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令人感到悲伤。

金铃塔上如相语:意为站在金铃塔上可以与人们交谈。

铁佛风前亦敛眉:形容铁铸佛像在风前也表现出忧郁的表情。

野匠不知行客意:指那些不知名的工匠们不懂得游客的心情。

竞磨浓墨打顽碑:意为那些工匠们争相磨墨,试图在石碑上留名。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合肥乌龟山附近的一座古寺,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景色、建筑和人物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首句“菜花开处认遗基”,描绘了菜花开满的地方,仿佛是古代遗迹所在之处。这里的“菜花”并非真正的菜花,而是荠菜花,一种常见的野草。诗中的荠菜花盛开,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

“荒屋残僧未忍离”描述了寺庙废墟中的和尚们,他们还未舍得离开这个曾经熟悉的场所。这既表现了他们的不舍,也暗示了岁月的沧桑。

第三句“寺付丙丁应有数”,意味着这座古寺将交由丙丁两方共同管理,体现了历史变迁中文化的传承。

第四句“岸分南北最堪悲”,则表达了寺庙周围河流将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的景象,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悲伤。这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以及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向了对寺庙本身的描写。“金铃塔上如相语”,形象地描绘了站在金铃塔上,仿佛与人们交谈的场景。而“铁佛风前亦敛眉”,则形容了铁铸佛像在风前也表现出忧郁的表情,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野匠不知行客意”和“竞磨浓墨打顽碑”,则是对那些不知名的工匠们的评价。他们不知道游客们的心情,但仍然争先恐后地磨墨,试图在石碑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场景既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承的困境。

这首诗通过对合肥乌龟山附近的古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也呼吁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