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世事不须闻,一任如棋局自新。
多病不妨为寿考,馀生更喜作闲人。
居今野处黄冠日,记昔郊行红旆春。
须识世荣俱土苴,岂如有道善其身。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从诗意看,是一首表达自己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追求悠闲生活愿望的作品。
注释:
- 寄兴:寄托自己的志向或情感。
- 杜门:闭门不出。
- 不须闻:不必听闻。
- 棋局: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 多病:身体不适。
- 寿考:长寿。
- 馀生:剩余的时间或者晚年的生活。
- 黄冠日:指道士的修行日子,通常在春天。
- 郊行红旆春:指的是春天郊游时,旗帜飘扬的景象。
- 世荣俱土苴:世间的荣耀都是尘土,比喻不值得一提。
- 有道善其身:有道德的人能够保全自己。
译文:
我选择闭门不出,不去听闻世间的纷扰和变迁。
任由人生如同下棋一般,新的一局又一局地开始。
即使多病我也无妨,因为长寿才是最重要的。
余生更喜做一位闲散的人,享受宁静的生活。
现在虽然隐居山林修道,但回想起以前郊游时,旗帜飘扬的景象。
要知道世间所有的荣耀都像尘土一样,不值得一提。
如果有道德,就能够保全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杜门”“一任如棋局自新”描绘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超脱,认为人生的起伏变化如同下棋一样自然,无需过多干预或担忧。诗人还通过“多病不妨为寿考”表达了对健康的重视,即便身体不佳,也能享受生活的余暇时光。
结尾部分,“馀生更喜作闲人”和“须识世荣俱土苴”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荣誉的看法,他认为这些荣誉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平和。最后两句“岂如有道善其身”更是点明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即拥有道德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保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