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鸣空阶,亹亹昏达曙。
感此不成眠,推枕觅长句。
物情欣得时,我乃独不遇。
悠悠经世心,岁晚付农圃。
长歌豳七月,掩卷泪如雨。
微虫亦见录,老我吟谩苦。
周公不可梦,哀哉弗如汝。
这首诗的译文是:蟋蟀在空阶上鸣叫,声音悠扬直到天亮。我因感伤而睡不着,只好推枕找诗句。世间万物都高兴得合时宜,唯独我独自不如意。悠悠岁月中怀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到了年老的时候却只能归隐田园。长歌豳风七月篇,掩卷泪如雨滂沱。微小的虫儿也能得到赏识,我吟咏却徒劳自苦。周公梦不到啊,哀痛啊不能及汝!
注释:
- 蟋蟀:一种昆虫,生活在田野和村庄中,以夜间活动为主。
- 亹亹:形容蟋蟀叫声连绵不断。
- 昏达曙:天快亮的时候。
- 物情:万物之情,自然界的规律或现象。
- 独不遇:独自得不到机会或遭遇。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 经世济民:治理国家和百姓。
- 农圃:农田和园艺场,泛指农村。
- 豳七月:《诗经》中的《豳风·七月》,是描述古代豳地(今陕西省)农民耕作生活的作品。
- 掩卷泪如雨:放下书卷,眼泪流得像下雨一样。
- 微虫亦见录:微小的虫子都能得到赏识。
- 老我:自己年纪大了。
- 周公: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旦,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 哀哉弗如汝:悲哀啊,你比不上我。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感慨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小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蟋蟀的鸣叫声一直持续到天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诗人因为感伤而无法入眠,推枕找诗句来排遣心中的不快。接着他感慨于世间万物都顺应自然规律,只有自己未能如愿以偿地施展抱负。他感叹岁月已经逝去,自己只能选择归隐田园,过上宁静的生活。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对自然的赞美,长歌豳风七月篇,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怀念。然而,当他掩卷泪如雨时,又显露出内心的悲怆和无奈。最后两句“微虫亦见录,老我吟谩苦”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被赏识和岁月蹉跎的遗憾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蟋蟀鸣叫、月亮升起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失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