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寒闻雁声,野霁见虎迹。
眼中无故人,莽莽欲谁适。
当年此防秋,筑垒如铁壁。
哀哉不崇朝,遽此陵谷易。
土道蚀残砖,沙草埋折戟。
林墟稍亦集,农亩犹未辟。
人心嗜新乐,畴复念曩昔。
亭亭千尺塔,独立苍烟碧。
稽首塔中仙,此心如铁石。

【注释】

①三江口:指今安徽当涂西北江边。②潮寒:水潮寒冷。③野霁:野地晴朗。④眼中无故人:眼中不见老朋友。⑤莽莽:辽阔无边的样子。⑥陵谷易:山陵和山谷都改变。⑦土道:土质的道路。残砖:残破的砖石,这里比喻被侵蚀的古建筑。折戟:折断的兵器,代指南方用兵。⑧林墟:林木毁坏后的空地。稍:小山冈或丘陵。⑨人心嗜新乐:人们的心向新的享乐。⑩畴复念:怎么再记起过去的事情?⑩亭亭千尺塔:形容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佛塔。⑩独立苍烟碧:形容塔高耸于青翠的山岭之上,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

【赏析】

此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秋,诗人经过三江口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

全诗前八句写三江口景色及感受,“眼中无故人”一句写对故人的思念。后八句写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生活态度的转变。

首联写三江口的景色,并借雁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由眼前景象引发联想:眼前所见的虎迹,不知是谁留下的;而心中所思的故人,已不可见。

颈联以“当年此防秋”开头,说明当时在此修筑堡垒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但没想到战争来得如此之快,形势变化得如此之大,令人措手不及。

尾联写三江口一带的荒凉景象。作者通过描写土路蚀损残砖、沙草埋断折断的兵器等现象,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痛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风气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三江口景物的感受和思考,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转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