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壶卢,沽美酒,烹肥羜,剪新韭。琵琶胡姬玉纤手,清歌袅袅莺啭柳,尊前劝我千万寿。
君不见东家逃亡西家走,惟我台上集亲友。明日得似今日否,酒尽无尽尽再沽。
唤仆夫,提壶卢。
【注释】
禽言四首: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禽言”指《鹦鹉赋》中的句子,是说鹦鹉能学人言。《鹦鹉赋》中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云“羽族之长,莫如鹦鹉,能言解语,似明耳目”,故以“禽言”为题。
提壶卢:提着酒壶去沽酒。
烹肥羜:烹煮着肥羊肉。
剪新韭:切一些新鲜的韭菜。
琵琶胡姬:指西域来的乐妓,因她们多善歌舞,常在宴会上弹琵琶。玉纤手:指其手指纤细洁白。
清歌袅袅:歌声清脆悠扬。莺啭柳:黄莺鸣叫,声如啭柳。
尊前劝我千万寿:在酒杯之前敬酒给我祝福长寿。
君不见东家逃亡西家走,惟我台上集亲友:你看不到东边的人家已经逃散,西边的人家也都走了。只有我在台上聚集了亲友团聚。
明日得似今日否:明天能否像今天一样呢?
酒尽无尽再沽:如果酒没有了,就再去买。
【赏析】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秋,当时诗人正在徐州节度使李想幕中,与僚属同宴,即景抒怀,写来颇为自然、真切。
全诗八句,可分三段。前两段写宴饮时所见所闻及作者的感受;末段写宴会即将结束时的情景。前两段都是写宴会的热闹场面和欢欣气氛,第三段则写宴会即将结束,作者感慨不已。
第一段先写宴饮时的热闹场景。开头二句写诗人提酒壶去沽酒,然后烹肥羊肉,切新韭菜下酒,琵琶女奏起乐曲,唱出动听的歌来,最后举杯劝酒祝主人健康长寿。这里既写宾主间的亲密关系,也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中间两句“清歌袅袅”、“莺啭柳”,描写了宴会上的音乐和景色,使宴会的气氛更热烈、欢快。最后两句写宴会即将结束时的情景,诗人慨叹自己不能久留,而其他宾客却都还在一起。这两句既表明自己对友情珍视,也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第二段先写宴饮中的热闹场面。诗人首先提到“胡姬”,即西域来的乐妓,她们善于演奏乐器,擅长歌舞,因此被用来侑酒助兴。琵琶女弹起琵琶来,弹奏的是美妙的曲子,声音清脆悦耳,黄莺在柳树上啼叫,好像在唱歌一样。这些描写不仅渲染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而且通过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西域地区的生活习俗和音乐文化。接着写到主人敬酒给宾客祝寿。这一层意思主要是表达对宾客的祝愿和对友谊的珍重。
第三段先写宴饮即将结束时的感慨。诗人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君不见东家逃亡西家走,惟我台上集亲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看不到东边和西边的人们都已经逃走了,只有我还在台上聚集了我的亲朋好友们。这里既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也流露出他对朋友的眷恋之情。然后诗人又感叹道:“明日得似今日否?”意思是说,明天能否像今天这样聚会呢?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忧虑。最后诗人用“酒尽无尽再沽”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心情。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生动传神。全诗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描绘宴会上的欢乐场景来抒发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