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人迹希,斋厨冷如刷。
老僧挑野菜,岂识腥与血。
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
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
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
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啮。
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
尺棰未去手,二猫复及闑。
惩羹肯吹齑,废食未因噎。
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
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
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
【注释】
地偏人迹稀,斋厨房冷如刷。——诗人自谦其居处偏僻,生活俭朴,如同寒酸的僧人。
老僧挑野菜,岂识腥与血。——诗人以老僧喻自己,认为像老僧那样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是不懂得人间烟火气息的。
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诗人感叹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实际上是鼠目寸光,不能识大体。
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诗人以客人的身份,品尝着丰盛的饭菜,但内心却感到空虚无聊。
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诗人自嘲自己虽然吃得清淡,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和无聊。
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啮。——诗人以二猫比喻那些贪图享乐、不知廉耻的人。
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诗人以小儿的形象,讽刺那些不懂事的人。
尺棰未去手,二猫复及闑。——诗人以尺棰比喻自己的拳头,讽刺那些不知羞耻的人。
惩羹肯吹齑,废食未因噎。——诗人以此典故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的态度。
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诗人以小儿的口吻,讽刺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诗人以谢儿的口吻,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要生气,因为他自己更加愚蠢可笑。
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诗人以“要之”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道理。
【赏析】
《二猫》是一首寓言诗,借物喻人,讽刺了一些人贪恋富贵,不知满足,不知进退,最终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全诗通过对比、讽刺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讽刺画。
首句“地偏人迹稀”,诗人以自谦的语气开篇,既表明了自己的居处偏僻,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接着,诗人以“斋厨房冷如刷”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环境,既反映了诗人生活简朴,又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薄和超脱。
第二句“老僧挑野菜”,诗人以老僧的形象来比喻那些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他认为这些人不懂得人间烟火气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四句“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诗人以饥鼠自比,讽刺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实际上却是鼠目寸光、不识大体。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认为这些人的行为都是徒劳无功的。
第五、六句“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诗人以客人的身份来描写自己的饮食生活。他感慨自己的饮食简单而清苦,但却无法消除他的饥饿和无聊。这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对那些只顾眼前的人的一种警示。
第七、八句“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诗人用烹饪的方法来比喻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自嘲自己虽然吃得清淡,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和无聊。这是对那些过于注重物质享受的人的一种批评和讽刺。
第九、十句“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啮”,诗人以二猫来比喻那些贪图享乐、不知廉耻的人们。他认为这些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很有风度,但实际上却是自私自利、贪婪无度的人。
第十一、十二句“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诗人以小儿的形象来讽刺那些不懂事的人。他认为这些孩子虽然年幼无知,但仍然能够分辨是非善恶,敢于反抗和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赞美和鼓励。
第十三、十四句“尺棰未去手,二猫复及闑”,诗人以尺棰比喻自己的拳头,讽刺那些不知羞耻的人。他认为这些人不仅没有羞耻之心,而且还善于利用权力来谋取私利。这是对那些无耻之徒的严厉谴责和批判。
第十五、十六句“惩羹肯吹齑,废食未因噎”,诗人以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世俗的东西都是不值得追求的,只有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才是人生的真正财富。
第十六、十七句“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诗人以小儿的口吻来讽刺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他认为这些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总是盲目跟从别人的意见和做法。这是对这些人的一种鞭策和警醒。
第十八、十九句“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诗人以谢儿的口吻来安慰那些被误解或被批评的人。他认为这些人并不是有意冒犯或挑衅他人,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应对这些问题。这是对这些人的一种宽容和理解。
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句“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诗人以“要之”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现象和虚妄之物,只有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才是人生的真正财富。同时,他也警告人们不要被这些虚名所困扰和迷惑。这是对人们的一次深刻启示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