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孽滔天乱大伦,忠邪淆杂竟何分。
欲知二圣巍巍力,止在浯溪一首文。
【注释】逆孽:指唐末的藩镇割据势力,如朱全忠、李克用等。二圣:指唐昭宗和哀帝(即唐哀帝)。
止在浯溪一首文:止在,只在于。浯溪,位于今湖南衡阳市境内。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唐僖宗时宰相崔沆而写的。崔沆字元亮,号东野先生,河南郑州人,唐代中期著名学者。他与张说、苏颋齐名,被尊称为“文章三友”。
崔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有骨鲠之操。唐僖宗即位后,崔沆任礼部员外郎,不久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端州(治今广东肇庆)司马。后来,又迁任太子少保。由于崔沆多次上书批评朝政,得罪了宦官和大臣,所以,他一生坎坷不平,屡遭贬谪。公元894年(唐僖宗中和三年),唐僖宗到蜀地,崔沆也随驾入蜀,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诗的前两句写崔沆的生平。“逆孽滔天乱大伦”,意思是崔沆的家族世代为官,但到了崔沆这一辈却走上了邪路。这一句中的“逆孽”指的是崔沆自己的行为。“忠邪淆杂竟何分”,意思是崔沆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他的人品好坏难以分辨,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一句中的“忠邪”指的是崔沆的政治立场,“淆杂”指的是崔沆的行为善恶难辨,“竟何分”则是说崔沆的人品好坏难以评判。
诗的后两句写崔沆的贡献。“欲知二圣巍巍力,止在浯溪一首文”。这里的“二圣”指的是唐昭宗和哀帝两位皇帝,“二圣巍巍力”是指两位皇帝的英明威武。“止在”就是在于的意思,“一篇文”则是指崔沆所作的《浯溪碑铭》。崔沆的这篇《浯溪碑铭》是唐代著名的碑文。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内容充实,富有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崔沆的这篇《浯溪碑铭》是两位皇帝的英明威武的象征。
整首诗以崔沆的遭遇为线索,通过对两位皇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两位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崔沆的怀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