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便莹滑如碑版,古来精纸惟闻茧。
杵成剡竹光凌乱,何用区区书素练。
细分浓淡可评墨,副以溪岩难乏砚。
世间此语谁复知,千里同风未相见。

注释:

和 米芾越竹纸诗:与米芾一起创作越竹纸的诗句。

书便莹滑如碑版,古来精纸惟闻茧。

杵成剡(shàn)竹光凌乱,何用区区书素练。

细分浓淡可评墨,副以溪岩难乏砚。

世间此语谁复知,千里同风未相见。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越竹纸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越竹纸工艺和品质的高度赞扬。

首句“书便莹滑如碑版”,描绘了越竹纸的质地光滑、平整的特点,如同碑版一般。这里的“莹滑”二字,既形容了纸张的质感,也暗示了纸张的美观程度。

第二句“古来精纸惟闻茧”,则将焦点从质地转移到了制作过程。这里所说的“茧”,指的是造纸过程中使用的蚕茧,而“唯闻茧”则意味着只有通过这种独特的工艺,才能制作出如此优质的纸张。

第三句“杵成剡竹光凌乱”,形象地描绘了捣浆的过程。在古代,捣浆是一项重要的工序,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杵。而“剡竹”则是指竹子经过加工后的形状,这里用来比喻捣浆的工具。“光凌乱”则形容了杵击时产生的声响和效果,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第四句“何用区区书素练”,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在这里,“区区”表示微不足道的意思,而“书素练”则是指书写用的白色绢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需要那些普通的书写材料,因为越竹纸已经足够好了。

第五句“细分浓淡可评墨”,继续强调了越竹纸的特性。这里的“浓淡”指的是墨迹的深浅不一,而“评墨”则是指评价墨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根据纸张的浓淡来调整墨色,就能够写出满意的书法作品。

第六句“副以溪岩难乏砚”,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这里的“溪岩”指的是溪水的岩石,而“难乏砚”则是指砚台不易缺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了越竹纸,再加上好的砚台,就能够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最后一句“世间此语谁复知,千里同风未相见”,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在这里,“此语”指的是前面的赞美之词,而“未相见”则表明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技艺,但却没有真正见过面的机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技艺,但是真正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人却不多,这也反映出了作者对于这种技艺传承和传播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