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诗句原文: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注释:
- 屈平:楚国的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被放逐后最终选择在江边投江自尽。
- 伍员:即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建立霸业,但最后因忠心被误解而在临死前感叹自己“死暗”。
- 死浊不死清:这里用来形容屈原虽死而其志节高洁如清流,不被世俗浊流所污染。
- 死暗不死明:比喻伍子胥虽死于战乱之中,但其智慧和忠诚却永远被后人铭记。
译文:
屈原因忠诚而牺牲,他的死亡虽然污浊,但却不是一般的浊世所能掩盖的清白。伍子胥为了救国而死,他的死亡虽然昏暗不明,但却是光明磊落。这两个人的死亡,对于世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但他们的死足以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和伍子胥两位英雄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屈原的忠诚和不屈,以及伍子胥的智慧和勇气,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屈原与伍子胥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对比,突显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悲剧色彩。同时,通过“一死鸿毛轻”等诗句,传达出作者对这两位历史人物崇高精神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审美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