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三山路忽通,形神俱妙玉霄东。
八篇拟授无司马,银鼎浮珠问葛翁。

诗句原文:

游洞霄宫

云海三山路忽通,形神俱妙玉霄东。

八篇拟授无司马,银鼎浮珠问葛翁。

注释说明:

  • 游洞霄宫:游览洞霄宫。
  • 云海三山路忽通:形容洞霄宫周围云雾缭绕,山径隐现如同打通了一般。
  • 形神俱妙玉霄东:形容洞霄宫的景色和建筑形态美轮美奂,宛如仙境中的玉霄宫。
  • 八篇拟授无司马:暗示有八篇文章想要授予无司马(即作者自己),可能是对洞霄宫美景的描述或赞美之词。
  • 银鼎浮珠问葛翁:用银鼎浮珠比喻洞霄宫的建筑风格精致华丽,而“问葛翁”则是向古代高人询问如何建造这样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洞霄宫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处道教圣地的幽静与美丽。首句“云海三山路忽通”,通过“忽通”二字传达出一种意外的喜悦与惊喜,似乎在说这片神秘的云海之中,竟然有一条通往仙界的路在眼前突然显现;次句“形神俱妙玉霄东”,则直接点出了洞霄宫的位置以及它所蕴含的神奇之美,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境地中,感受到了玉霄宫中的神韵与灵动。后两句“八篇拟授无司马,银鼎浮珠问葛翁”,诗人似乎在自问自答,表达了自己对于洞霄宫美景的独特感受与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古代高人智慧的赞赏。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胜地图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震撼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