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吟忘夜冻,立雪此同机。
工苦精灵聚,毫端造化归。
石床趺半结,荒径叶频飞。
客至应相讶,无心听扣扉。
赋中上人顽坐
嗜吟忘夜冻,立雪此同机。
工苦精灵聚,毫端造化归。
石床趺半结,荒径叶频飞。
客至应相讶,无心听扣扉。
注释:
①顽坐:即“兀坐”,指专心地坐着。
②嗜:喜爱、喜好。
③忘夜冻:忘记夜晚的寒冷。
④立雪此同机:在大雪天里也和诗人一起坐着。
⑤工苦:勤奋刻苦。
⑥精灵:比喻诗思。
⑦毫端:笔尖。
⑧石床趺:指放在石头上作支撑的卧具。
⑨荒径:荒凉的道路。
⑩应相讶:应当被客人诧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五律,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之情。
首联“嗜吟忘夜冻,立雪此同机”描绘了诗人与隐士一同在雪地里读书的情境。他们因爱好诗歌而忘却了寒冷的夜晚,甚至愿意冒着大雪站立在雪中。这两句展现了隐士们对于知识的执着追求和高尚情操,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颔联“工苦精灵聚,毫端造化归”进一步描绘了隐士们的勤奋刻苦和超凡脱俗。他们在写作时如同精灵一般聚集在一起,将心中的灵感凝聚在笔尖之上,创造出美妙的作品。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他们的才华,也表达了对他们人格的敬仰。
颈联“石床趺半结,荒径叶频飞”则形象地描绘了隐士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坐在石头上作支撑的卧具上,半躺在地上休息;而在荒凉的道路上,落叶纷纷飘落。这两句诗既展现了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尾联“客至应相讶,无心听扣扉”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白。当客人来访时,他本应有所回应,但此时却无心应对,只是静静地聆听着敲门声。这一句既表现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对知识、才华、生活态度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